唤醒八思巴文新生命——赏读哈斯喜贵的篆刻艺术

2017-09-01 09:58:49 来源: 点击:

 

           哈斯喜贵,别名白玉林,1968年生,蒙古族。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疆印社副社长、兴安盟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入展西泠印社首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大展、西泠印社第五届篆刻艺术评展、第三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第四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首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第二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等;获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获奖提名,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八届、第九届艺术创作最高奖“萨日娜”奖。中央电视台(第二套)曾播出《哈斯喜贵八思巴字印章艺术》专题。作品多次出国参展并被国内外友人收藏。

          当下的篆刻艺术创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背负着辉煌的中华文化。这正是今天人们寻找文化自信心的一个切入口。不过,中国的篆刻艺术历史悠久,高山仰止;当代篆刻家要想在崇山峻岭间寻径突破,谈何容易!然而,内蒙古篆刻家哈斯喜贵的篆刻却独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他充分利用似乎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古老文化遗产八思巴文字,使之巧妙地与汉字相依偎,别开生面,让我们为之眼前一亮!

         哈斯喜贵1968年出生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一个牧民家庭,1990年毕业于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身为蒙古族人,哈斯喜贵自幼学习蒙古文,对八思巴文字有着强烈的兴趣。他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学习汉文字篆刻和肖形印。八思巴文是13世纪60年代忽必烈命令“国师”八思巴创制的,并于1269年颁诏推行。八思巴文的字母主要来源于藏文字母,除了可以书写蒙语外,还可用于书写汉语、藏语、梵语、维吾尔语等。随着元朝的灭亡,八思巴文逐渐被废弃,成了一种“死”文字,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目前在国内懂八思巴文字的人,据说还不到60人。二十年间,哈斯喜贵对八思巴文勤学苦练,平时最大的爱好是用八思巴文刻印章。他的篆刻得到了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顾问朝洛蒙的殷殷指教,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伟业(8×8厘米)

春江水暖鸭先知(6×6厘米)

得大自由(10×10厘米)

在我看来,哈斯喜贵的篆刻艺术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他的篆刻艺术灵魂是鲜明的八思巴文字韵味。这得益于他多年来学习八思巴文,理解和掌握了八思巴文字的结构、笔势等特点后所感悟出的美学原理。这也是我们在习惯了欣赏中原汉印之后,猛然看见哈斯喜贵的篆刻时有种清风扑面的新奇之感的原因。

           二、他的创新在于改变了八思巴印章的传统风貌,依偎汉字,却又别出心裁。从考古发现来看,用八思巴文字记录的历史资料有很多。因此,八思巴文字也是研究元朝历史、民族文化以及语言文字的重要工具。出土的元朝官印、私印和元押印中,很多都是用八思巴文字刻成的,多为篆体。而哈斯喜贵的印章崇尚古玺印和汉印风格,并且以楷体为主。他在继承古老传统的同时,又加入了现代审美意趣。这种创新犹如清风拂面,给我们带来了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

          三、他的篆刻刀法具有浓郁的个人风格。我们欣赏他的篆刻作品,感觉到布局生动自然,刀法爽劲又不失笔意,强调疏密、开合、虚实以及线条的粗细变化,仿佛是“铁骑突出刀枪鸣”,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大气磅礴之叹。

         哈斯喜贵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他的作品频繁出现在全国性大展上,并多次获奖。哈斯喜贵有个心愿,就是通过自己的篆刻艺术,唤醒八思巴文的新生命,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八思巴文字,切莫让这种珍稀文化消亡。然而,为继承而继承必无果,为创新而继承者必胜利!我们期待他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为中华篆刻艺术再添新枝的同时,绽放出他生命中更加强悍的力量来。(附图均为哈斯喜贵的八思巴文篆刻作品)

墨戏(附边款,6×9厘米)

万紫千红总是春(附边款,10×10厘米)

长生天气力(附边款,10×10厘米)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