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张旭光关于王羲之《十七帖》那些批注
《十七帖》
《十七帖》欣赏
《十七帖》欣赏
十七帖,又称郗司马帖,是帖名气大。盖其排列第一,开头有“十七”二字,此古代名帖取名之原则。缘此,整卷亦称“十七帖”。通篇三行,却字字独立,富有生机,行气足,古雅中涌起微微波澜。用笔有古意,线短而沉厚。“十七”二字尚存隶韵,结体紧密、内收,蕴含张力。三个“书”字,极尽变化,足见右军之高超。“日”字写成“曰”,今以为异,实常见耳。如《初月帖》为“曰”,米芾师之为“曰”。
《逸民帖》《龙保帖》
《逸民帖》欣赏
《龙保帖》欣赏
《龙保帖》欣赏
逸民帖。行气足,有奔流之感,缘其结体收放自然,正所谓阴阳相合,上下无间也。夫书,放易收难,此可为范也。“言面”二字,开启了空间组合。龙保帖。字不多,却大起大落,富有浪漫色彩。行草书笔法,变化多端,实则方圆二类。方者如“也、谢、之、甚”,线如楷。此正右军内擫笔法也。圆者如,“至、为、可、迟、见”,线流畅。当注重区别。结体亦大小悬殊,对比强烈,令人感动。
《丝布衣帖》
《丝布衣帖》欣赏
《丝布衣帖》欣赏
《积雪凝寒帖》欣赏
丝布衣帖。以方笔为主,即内擫为主,更多楷化线条,方挺健丽,力量强大,富有阳刚之美,所谓虎卧凤阙者也。张怀瓘所言,王羲之书有女郎才,无丈夫气,实属曲解,此当与以纠正乃是也。积雪凝寒帖。通篇于整齐大气中见灵动,用笔方圆配合,流宕而有力量。中间部位,方笔多而健,上下圆笔多而畅,方圆转换,使感染力大增。两组三字以上连写之组合,更增添了潇洒之气息。
《服食帖》
《积雪凝寒帖》欣赏
《积雪凝寒帖》欣赏
《服食帖》欣赏
右军草书实乃其内心生命之潇洒也。帖中自称无所事事,实则正是其草书日臻完善之际也。服食帖。全篇三行,行气足,然行距不等,突破了平衡,故生奇效,后两行欹侧增大,波动更烈。用笔以圆为主,且老辣沉厚,似见云烟矣。点与线互映生辉,几个连写组合,十分添彩。
《知足下帖》
《知足下帖》欣赏
知足下帖。虽两行半字,然气象之宏大,如一件大作。小中见大,乃所有艺术之高妙处。如此大势,唯其内含丰富而立也。一者,线浑厚,圆中带方;二者,结体开张,正大和谐;三者,行气足,似通于隔行;四者,收放变化与多个组合相互辉映。有性情者,可仿之,并举一反三是也。
《瞻近帖》
《瞻近帖》欣赏
《瞻近帖》欣赏
瞻近帖。乃最为神完气足者,于浑厚华滋中见文雅。其一,线条最为浑重,以圆笔为主,方者峭拔其间。其二,结体于正大中求奇丽,如“喜、避、既、节”等字。大凡经典之作,必于正大之中辅以奇险。全部正大则少神而平淡,全追奇险则势弱且不雅。耳字拉长,留下空白,突破了平衡,乃特异之功也。
《天鼠膏帖》
《天鼠膏帖》欣赏
《天鼠膏帖》欣赏
天鼠膏帖。只两行,通篇贯通,结体亦有挥洒之意也。每行以第三字以下为甚,“治、耳、乃”三大字,似将上下分开,徒增奇趣也。用笔多圆浑,弧线多而畅。“膏”字简而古,造型亦奇特,含而不露;“药”字具符号性,赏心悦目。朱处仁帖。方笔运用多且力量足。尤其首行,如同积木,与圆笔互映。结体亦正大,通篇更见正大之气息。
《七十帖》
《七十帖》欣赏
七十帖。方圆兼用,力量之中见浑厚苍茫,且以线条长而更显气势。倒数第三行与开始第一行,全用方笔,又与中间数行圆笔相反相成,波澜起伏,使长篇幅作品有了情节,不再一顺到底。如见山阴道上,千岩竞秀也。是帖多处连写组合,流宕之意、流美之韵增强。“逼耳”之组合,最为出彩,逼与耳之间,线条不可读而可视,由此具备了空间审美附加之价值,更乃创作之价值。由此发现了草书之世界审美价值。
《七十帖》
所谓方笔者,如“今、政、也、大、保、以、此”。圆笔者,如“想、复、理、得、尔、以、为、推、之、转、一、段、奇、事”。研习古之法帖,当先明笔法,先能将方笔圆笔之形神表现出来。此基本能力耳。
《邛竹仗帖》
邛竹仗帖。流畅活泼,从容自在,不激不厉,行气充足,一贯到底。第三行以字距拉开,调节了疏密关系。用笔亦方圆互映,将力量与流美完美结合起来。全篇不再有任何惆怅,心情好,又感激对方,正可谓感惠询知。心和气顺之合力之作也。“分、远”等字,致为精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