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信札手稿市场火爆,入门你需要了解这些

2017-07-13 11:52:14 来源:网络 点击:

 

           近年来,手札拍卖价格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有的名人手札已从原来的一两万元飙升到了现在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中国手札以汉字为载体的表现形式,相对于在国外拍卖市场上同样甚至更加火爆的外国名人书信来说,除了文献价值外,更具备了艺术价值。

冯亦吾手札

            2014年11月21日中国嘉德秋拍的“笔墨文章——之斋收藏,信札写本”专场,总成交额达到1971万元。而一些个人拍卖同样出现了惊人的天价,比如2013年5月,鲁迅手稿《古小说钩沉》在中国嘉德春拍“古籍善本”专场中以11.5倍于起拍价的690万元成交;2013年5月,“曾国藩手书家训”从10万元起拍,最终以230万元成交;2013年11月,出自鲁迅亲笔的《致陶亢德信札》,全文不过200余字,却拍出了655.5万元的天价,每字均价达到3万元;2014年1月5日,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在南京以1207.5万元成交……

姚雪垠手札

           我们平常所称的手札,亦称信札、书札、尺牍、书简、手简、尺翰等,唐之前存留下来的大多已被称作“帖”,是珍贵的法书精品。而明清以至近现代所保存下来的大量札类藏品,则被归入古籍善本类目之中。目前市场上的手札作者主要集中于历史上和少量在当代地位已被肯定的名人,如政要、学者、作家等。其实,就任何一件手札作品来讲,其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物价值还尚未被人们全部认清。

蒋纬国的信笺

曾国藩手札

           首先,手札多为时人的书信、日记,其中所记内容由于其本身的私密性和书者、接受者之间的排他性,往往能够记录下书者当时最真实的想法和心理感受,以及当时社会上最真实的历史事件甚至某些不为人知、未为史料所录的历史情形。虽然中国学者对于历史的研究历来以正史为主,但仍旧要辅以各种笔记、语录、杂记甚至借鉴当时的流行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的细节。一纸手札就是一段最可靠的历史档案,无论对于这个作者本身,还是对于当时的整个社会,其中的表达都毫无夸大之嫌。

鲁迅赠给日本友人清水安三的书法作品

          其次,手札虽被作为古籍善本类的分支,但由于其独特的表现及存在形式,内中的艺术价值,更是其作为一件艺术品应该为更多人所注意到并加以肯定的。手札为时人手书所成,虽不一定都是在书法创作上深有造诣的大家,但其所表现出来的风貌气质则个个不同、各具风采。古人学书,即便不为在书法领域青史留名,至少也会为了功名、脸面而勤加练习。况且写毛笔字本是古人日常要做的事情,正如我们今日用钢笔、圆珠笔写字,甚或在电脑键盘上敲字一般,其熟练程度与对笔墨的驾驭能力非今人所能想见,尤以当时名流书法技艺最为精湛。而手札作品正是这些人书法技法与风格最为随意、自然的流露,虽信手为之,却体现出了作者的真实性情与功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手札作品既是资料性的,又是观赏性的,多重价值的兼而有之是其独具的特性。

李大钊 书札 水墨纸本 一通一纸

           因此不要以为名家书画“作品”才能够卖大价钱。有时候,名家的一张便条、一封短信、一通草稿,也会因为其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独特价值,而成为收藏家追捧的尤物。

张大千致山田喜美子信札

          而伴随着手札拍卖的火爆,巨大的物质诱惑致使大量的赝品伪作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来辨别真伪、去伪存真,就变成了藏家的困扰之一。从我多年的收藏经验来看,为谨防上当受骗,事先多做“功课”是必要的,即要有“眼力”。能够从书法艺术的层面对作品的风格特质作出判断,又能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揣摩藏品的价值,这样的买家才会无往而不利。

          此外机遇也很重要。对于名人手札而言,它与“正式的书画作品”不同的是,同样内容的“手札”不会再写一次,从这个意义上考量,每一件手札都是“孤品”。而这些孤品是可遇不可求的,在练就了眼力的同时,只要遇到了,千万不要轻易放过,倘若你轻易放过了,只能说明你对其作品的真诚度不够。平心而论,手札收藏的确需要一定的真诚度。对待艺术作品的真诚态度,不论对一个艺术创作者,还是一个收藏家,同样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最起码的条件。

章太炎致马宗霍先生信札

          手札收藏,归根结底仍是一个新兴的热点,目前有明确系统性、目的性的藏家数量尚不算多。手札背后的升值空间也尚未成为市场开发的重点,但我们可以预见,名人手札这一融汇时代特征、人物品格、文化品位的收藏品类,还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藏家参与、分享。

在西泠2013年秋拍中,外国名人手稿专题百分百成交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