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榜眼,传奇“字圣”
晚清榜眼,传奇“字圣”
晚清之际,世态变幻,内忧外患,书法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属强弩之末,整个书坛呈现没落之势,沉寂下来,几至无人问津。
然而,不想此时却出现了一位大家,为书坛血脉注入了活力,使得当时的书坛出现“回光返照”的辉煌时期。他在书法的影响和名气极大,蔚然成风,乃至于天下妇孺皆知,并且成为人们习书写字的代表模范,甚至连皇帝都十分赞服,将他与晋代“书圣”王羲之相比,御赐其号曰“字圣”。这位晚清字圣,名叫黄自元。
黄自元,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龙塘人,清末著名的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实业企业家。其法度严谨的楷书,曾引领书林一时风尚,影响巨大。
黄自元画像
1
一凭书力登皇榜
黄自元出身于名门望族,声势显赫,而且家境富裕。家中不仅拥有良田万顷,不愁吃穿;更为幸运的是,家藏图书四壁,精神食粮也极为丰富。
在这样气氛浓厚的书香门第里成长,黄自元从小就浸淫在传统文化中,饱学诗书。在学习功课之余,他尤其喜好翰墨之道。
黄自元的书法启于家学。据传从六岁起,黄自元就跟随擅长书法的祖父开始习字。入门之后,在祖父的推荐下,他学习历代名家法帖。最初他临习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几年后有了长进,他又学欧阳询、二王等人的楷、行之书。
黄自元《百字铭》局部
为了加强书法的力道,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专门练习臂力,很早时就开始悬腕书写。这样写出的字才会充满精气神,就这样,黄自元每天都坚持悬腕写字,一练就是好几个时辰,数十年如一日,从不偷懒。加上他天分高,每学一家,往往形神兼备,无不逼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青少年时代,黄自元的书法就功力深厚,名满乡里。从童试到乡试,再从会试到殿试,几次参加科举考试下来,其罕见的书法功底使他每次都能获得主考官的青睐,自是加分不少。三十岁时,他考中举人,第二年便在殿试中名列皇榜第二名,即当时的榜眼。
此后,黄自元以翰林院编修职位踏入仕途,先后还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试副考官,富有声望。
2
御赐“字圣”天下传
尽管黄自元的书法功力过人,但最初还主要模仿名家为主,未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因此,在当时的书坛中,他并没有受到多少人的誉赏。黄自元经过反思,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他尝试着独辟蹊径,不断改变书风,并在颜体、欧体的基础上,将着两家之书的优点融合起来,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稳健凌厉,独具一格。
黄自元《杨君墓志》局部
有一年,同治皇帝的生母皇太后驾崩,在朝廷的举荐下,黄自元奉诏入宫,受命特意为太后书写《神道碑》。面对皇帝下达的任务,而且死者为太后娘娘,黄自元自然不敢怠慢,在皇宫里他不得不恭敬地跪在地上,以毕生的功力悬腕书写碑文。半天功夫,写出的碑文工整稳健,优雅端庄,这种字体也极符合当时这种肃穆的场合。同治皇帝一览,极为称心,大加赞赏,龙颜大悦之下,当即赐他为当世“字圣”的称号。
这一来,黄自元名气大振,天下无人不知。“上有所好,下必甚之”,以至于众多士子、学者纷纷效仿他的字体,尤其是天下学子将其作为范本来临习,以求能凭此金榜题名。他的楷书,也逐渐被公认为标准书体。
3
翰墨传奇妇孺知
黄自元毕生用功,楷、行、草诸体皆能,尤以楷书最为精工。一生勤奋,书法创作也相当丰富。其代表作品有《楷书千字文》、《张茂先励志诗》、《文天祥正气歌》等,还有传世临本作品《柳公权玄秘塔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等,与原迹相比,不分高下,为世所称道。此外,他还有不少行、草墨迹流传海内外。
黄自元《千字文》局部
据史书记载,黄自元书写的楷书《正气歌》和所临写的《九成宫醴泉铭》、《玄秘塔碑》等字帖,后来经由长沙墨香簃书画店刻版印行,成了人们竞相追捧的书法临习的最佳范本。每次出版,都能很快被抢购一空,以至于洛阳纸贵。
另外,他还写了不少书论,尤其是他总结数十年的书法心得,将前人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经过改良书写后,很快成为畅销之书,竟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学书者几乎人手一册,成为日常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因此,黄自元不仅仅誉满书林,而且名传市井民间,有人记录称其“书名满天下,妇孺皆得知”。可知黄自元当时的知名度,非同凡响。
当时及后世的评论家也对他相当推赏。其中如此评价:“黄敬舆先生以书名海内,推何子贞先生后第一。”甚至人们将他与前代的何绍基并肩。
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局部
然而,至今论之,黄自元的书法功力有余而格调不足,继承多于创新,始终未能走出颜、欧两家的范本,正如时代风尚所体现,仅可适合初学者的临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