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猛禽“伯劳”却是画家至爱
宋 李迪 《雪树寒禽图》
伯劳鸟
于非闇《红叶伯劳图》
伯劳鸟之名,出自古代一个儿子被父亲误杀的故事,颇有悲剧色彩。后来又因为各种原因,被人视为“恶鸟”、“害鸟”。但历代有识之士并不因此而“歧视”伯劳鸟,不仅为它正名,还把它的形象刻画在传世之作中。
文、图/钟葵
伯劳鸟自古以来毁誉参半
在大众心目中,鸟类里除了鹰隼之类的猛禽之外,其余都性情温和,没有很强的攻击性。尤其是那些羽毛漂亮、鸣声婉转的小鸟,大多温顺乖巧、人见人爱。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如小鸟之中的伯劳鸟,生性凶猛,嗜吃昆虫、鸟类、蜥蜴等活体动物,因属雀形目鸟类,故有“雀中猛禽”之称。
伯劳鸟是有故事、有文化内涵的小鸟,自古以来毁誉参半,既有“恶鸟”、“害鸟”之名,又有“司至者”、“益鸟”之誉。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自宋代以来的绘画作品中,是传统花鸟画中不可忽略的“小明星”。宋徽宗、李安忠、李迪等名家都有伯劳鸟作品传世,近现代著名画家张大千、于非闇等也喜画伯劳鸟。由于伯劳鸟在不同的作品中有不同的意象,画家所画的伯劳鸟也有不同的品种,因此很有必要对伯劳鸟的品种和文化内涵有所了解。
全世界的伯劳鸟有数十种,在我国有11种,主要有红尾伯劳、虎纹伯劳、棕背伯劳、灰伯劳等。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嘴形大而强,上嘴前端如钩,略似鹰嘴,双翅短圆,腿脚强健,趾有利钩,看上去有如缩小版的鹰隼。红尾伯劳的额和头顶前部为淡灰色,背面大部分呈灰褐色,腹部为棕白色,头侧有穿过眼部的黑色宽带纹,尾羽呈棕红色。主要以昆虫为食,在我国分布最广。虎纹伯劳的外形和习性均与红尾伯劳相似,不同点在于头顶至上背为纯石板灰色,背腰及肩羽杂以波状黑色细横斑,尾羽也具暗褐色横斑。
尹吉甫误杀亲子 化伯劳遇父哀鸣
灰伯劳在我国北方很常见。通体以灰褐色为主,翅及尾黑色,尾的外侧羽毛为鲜亮的白色,极易识别。有一种灰色大型伯劳与灰伯劳相似,但体型更大,尾羽更长,这种伯劳叫作楔尾伯劳或长尾灰伯劳。棕背伯劳体型也较大,它十分凶猛,能猎杀体型比自己大得多的鹧鸪,并能模仿其他鸟的鸣声,其他鸟以为同类在呼叫自己,飞过去便成了棕背伯劳的食物。它的吃相十分凶残,经常把猎杀的动物尸体挂在树杈上,进行血淋淋的撕扯。进食时若受到惊扰,便避开逃脱,甚至连战利品也忘了。这样一来,那些被挂在树杈上的猎物,就变成风干的尸体。过去,人们见到这种景象,便以为伯劳鸟专以其他鸟类为食,因而视之为“恶鸟”、“害鸟”。
除此之外,伯劳鸟被视为不祥之鸟还有其他原因。传说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听信继室的谗言,误杀前妻之子伯奇。伯奇的弟弟伯封为悼念哥哥写了一首名为《黍离》的诗,尹吉甫得知后哀痛不已。有一天他在郊外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鸟停在树上,对着他啾啾而鸣,声音甚是悲凉。尹吉甫突然心动,感觉这只鸟有可能是伯奇的魂魄所化,就说:“无乃伯奇乎?”鸟儿拍动翅膀,鸣声更悲哀。尹吉甫说:“果吾子也。”于是又说:“伯劳乎?是吾子,栖吾舆。非吾子,飞勿居。”话音刚落,鸟儿就飞过来停在他的车上。于是尹吉甫就载着这只鸟回家,到家以后鸟儿又停在井栏杆上对屋哀鸣。尹吉甫便假装要射鸟,拿起弓箭将继室射杀了。这个故事虽然有点离奇,但伯劳鸟之名却由“伯奇劳乎”一语而得。同时,民间还形成一种习俗,认为“伯奇所鸣之家,必有尸也”,避之唯恐不及。
伯劳鸟被人厌恶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在五月开始鸣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芒种)二候,鵙始鸣。”《诗经·豳风·七月》曰:“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芒种为夏历五月,鵙(读“局”)即伯劳鸟,伯劳鸟鸣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诗经》用周历,七月即夏历的五月。古人认为,五月为阴气开始萌动之时,阴气为“贼害”,故视伯劳鸟为“贼害之鸟”。屈原有诗句曰:“鶗鴂(即伯劳鸟)之先鸣,使百草为之不芳。”
曹植撰文为伯劳正名
对于这种迷信的习俗,早在三国时期,曹操之子曹植便加以驳斥。他在《令禽恶鸟论》中说:“此好事者附名为之说,令俗人恶之,而今普传恶之,斯实否也。”言世俗之人“附名”生义,以讹传讹,而毫无理据。曹植又说:“若其为人灾害,愚民之所信,通人之所略也。鸟鸣之恶自取僧,人言之恶自取灭,不能有累于当世也。而凶人之行弗可易,枭榖之鸣不可更者,天性然也。”指出伯劳鸟之鸣只是出于天性,与吉凶无关,只有“愚人”才相信是真的,在“通人”眼里,完全可以忽略。
实际上,在上古时期,人们一直视伯劳鸟为吉祥鸟。《左传·昭公十七年》曰:“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少昊为上古时期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因登基时恰有凤鸟飞来,故以凤鸟为图腾,并将所辖部族以鸟命名。用于命名的五种鸟,除凤鸟外,其余四种均有固定迁徙或鸣叫时间,反映了古人对历法的重视。“凤鸟氏”为掌管历法的总负责人,叫作“历正”。“玄鸟”是燕子,春分来,秋分走,故“玄鸟氏”掌管春分秋分。“伯赵”即伯劳鸟,夏至鸣,冬至止,故“伯赵氏”掌管夏至冬至。伯劳鸟能成为东夷五大部族的图腾之一,可见它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而现在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伯劳鸟主要是以昆虫为主食,此外兼食些野生果子,所残杀的小鸟在它的菜单中并非主食,因而对农林业害少益多,可以说是“益鸟”。
宋代画家钟情画伯劳
伯劳鸟在宋以后的花鸟画中频频亮相,表明在宋代以后人们已不再视它为不祥之鸟。宋徽宗是一个既贪图享乐又迷信的皇帝,他一生几乎只画祥瑞之鸟,如仙鹤、锦鸡等。但在他的传世名作《梅竹聚禽图》中,竟出现了伯劳鸟的身影,如果宋徽宗认为伯劳鸟是“恶鸟”,伯劳鸟就不可能出现在他的画作中。宋代画家李安忠以善绘猛禽而著称,他的《竹鸠图》,虽以“鸠”为名,实际描绘的是一只伯劳鸟站立在从竹丛中伸出的荆条上,身躯丰满,披着灰色的披肩,背羽层层叠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羽。对伯劳鸟比较熟悉的观赏者,一眼就可以看出,画家所描绘的正是令许多小鸟闻风丧胆的“雀中猛禽”——长尾灰伯劳。画家除了把长尾灰伯劳的黑眼罩、白眉纹和鹰钩嘴刻画得相当传神外,还把长尾灰伯劳中央尾羽黑色、尾羽外侧白色的特征捕捉得非常准确。
宋代名家李迪的《雪树寒禽图》,画中所描绘的同样是长尾灰伯劳,但与李安忠《竹鸠图》的描绘完全不同。李安忠所绘长尾灰伯劳雍容富态、胸腹饱满,神态略显慵懒,似乎已经吃饱喝足。而李迪笔下的长尾灰伯劳显得清瘦许多,只见它站立在一棵枯树上,在风雪中翘首远望,双目炯炯有神,似乎随时捕捉猎物。其黑白分明的尾羽,在寒冽萧瑟的画面上显得特别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