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赓博:怀揣敬畏之心到古人中寻找兴趣所好

2017-06-02 09:33:13 来源: 点击:

 

荣宝斋副总经理、荣宝斋画院院长、荣宝斋出版社社长唐辉先生在开幕仪式上致辞
荣宝斋副总经理、荣宝斋画院院长、荣宝斋出版社社长唐辉先生在开幕仪式上致辞
 
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程大利先生在开幕仪式上致辞
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程大利先生在开幕仪式上致辞
 

  2017年5月29日下午3时,“淡墨烟岚——朱赓博绘画展”在荣宝斋举行开幕仪式。此次活动,由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荣宝斋展览部主办,中国画创作研究院、荣宝斋天津分店承办,中国画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提供学术支持,是青年画家朱赓博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一次绘画展示,包括《郭熙笔意寒林》《溪岸寒林图》《山居秋暝》《村居图》等50件精品力作集体亮相。其中,主题为《生肖组画》《松竹本吾家》《春山晓烟》《松林雪屋》等众多新作更是第一次公开展示。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画家吴欢先生在开幕仪式上致辞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画家吴欢先生在开幕仪式上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刘万鸣先生在开幕仪式上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刘万鸣先生在开幕仪式上致辞
 

  朱赓博,山东济宁人,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副秘书长,中国画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办公室成员。朱赓博的书画艺术,始终坚持观乎中国人文精神,尤为注重南宗山水的研究。其主张中国画以笔墨为宗,提倡以书入画、“汲古得新”的绘画观。
 

青年画家朱赓博在开幕仪式上致感谢辞
青年画家朱赓博在开幕仪式上致感谢辞
 
朱赓博陪同恩师程大利先生、唐辉先生观赏作品
朱赓博陪同恩师程大利先生、唐辉先生观赏作品
 

  自展览筹备以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持续关注与鼎力支持。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程大利,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著名画家范扬,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万鸣,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教授王德芳女士,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画家吴欢先生,著名画家张奎杰先生,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主任刘占文先生,荣宝斋副总经理、荣宝斋画院院长、荣宝斋出版社社长唐辉先生,天润集团总裁贾树森先生,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办公室主任智百鸣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系副主任王跃奎先生,宁夏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李鹏程先生,荣宝斋天津分店经理王彬先生等嘉宾出席了开幕仪式。唐辉、程大利、范扬、吴欢、刘万鸣、朱赓博分别致开幕辞。

展览如同一次检阅。图为朱赓博聆听刘万鸣先生对作品的点评
展览如同一次检阅。图为朱赓博聆听刘万鸣先生对作品的点评
 
画家与嘉宾合影留念
画家与嘉宾合影留念
 

  朱赓博的书画修养,一方面受到家学的熏陶,另一方面,更得益于他在学习道路上的不断摸索、深入体悟与勤奋创作。他对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保持了极大的学习和思考热情,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趋静而具魅力的人格形象,以及汲古而又弥新的绘画气质。关于中国画,他提倡要深入古人的体系,从中寻找绘画的哲学与美学思想;从道家的黑白观念中,感受中国画笔墨的审美关系。可以说,朱赓博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自信、自觉,进一步加深了他对“古”的理解,也坚固了对中国画“汲古得新”的创作信念。他在长期与古文、古书、古画的交流中,能够做到信古而不畏古,汲古而不泥古,实为不易。在艺术的探索道路上,朱赓博从没有懈怠过,或许这一话题在他看来,就不应与他产生关联;他潜心研究中国绘画,不断创作,时出新意,让人记忆尤新。近年来,他的作品也相继在国内外重要的公共场合亮相,逐渐为世人接受和认可。

  朱赓博的绘画,给我们的整体印象正如是说,它们既散发着浓厚的古意气韵,又流露出生动的时代气息。古意,来自于他对古代绘画的大量临摹和体悟,能颇得其中三味,如《临范宽溪山行旅图》《临溪山兰若图》等,都成为他这一方面极尽探索的重要踪迹。但是,朱赓博始终对“古”与“新”保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即古人的知识系统、创作系统无论多么高深、精湛,它们也只是它们本身;我们当下所面临的问题或许并不比古人更为严峻、急迫,但无疑具有同等的实践价值和时代价值。在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溪岸寒林图》《松林雪屋》《春山烟晓》等作在意境营造、笔墨运筹等方面都极具创作价值,让人过目难忘,我们可以体会朱赓博的作品业已表现出的独特魅力。

 

《古木寒江》 123cmx280cm 纸本水墨 2017年
《古木寒江》 123cmx280cm 纸本水墨 2017年

 
《松竹本吾家》 35cmx215cm 泥金纸 2017年
《松竹本吾家》 35cmx215cm 泥金纸 2017年

 

  除了“汲古得新”,朱赓博的绘画特点还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以书入画。朱赓博一直提倡以书入画,也秉承这样的创作理念。但他的“以书入画”,并非首先建立在对书法的笔墨的理解上,相反,却是缘于他对绘画笔墨所逐渐产生的趣味诉求,其次借助于他的书法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这种“迂回”的“取道”,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绘画的过度“书法化”,而使绘画自身的美学本位得以保留、扩展。所以,朱赓博的作品,既不失绘画之魂,也不乏书写之性,尤其是局部、细节,更值得反复欣赏、玩味。二,淡雅致远。这也是本次展览主题“淡墨烟岚”的同义表述。但是,“淡墨”不惟指画家营造画面的能指特征,更重要的是,“淡墨”所意指的是画家以及作品气质的延伸。在绘画实践上,朱赓博是个多面手,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其中,以山水树石居多,花卉虫鸟其次。显然,不同题材并没有改变其作品的统一性,这“统一性”就是画家的内质。可以说,“淡墨烟岚”体现了画家对中国画笔墨追求和意境营造的双重观念,其与纷杂的现实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这一点看,这也更体现了朱赓博对绘画的所持有独特的创作态度和个性的审美态度。
 

《雪山归猎》  180cm×103cm 绢本水墨 2013年
《雪山归猎》 180cm×103cm 绢本水墨 2013年

 
《寻春图》 35cmx175cm 泥金纸 2017年
《寻春图》 35cmx175cm 泥金纸 2017年
 

  朱赓博的艺术之路始终坚持“两条腿”行走,即既追求中国画的创造性表达,亦非常深刻地认识到绘画理论方面的培养与提高的必要性。此外,他的绘画观不单纯来源于专业知识的阅读,还在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解。他的书架上,就不乏众多古代经典书目,阅读成为他绘画实践之外并行的艺术探索。或许阅读不在多,朱赓博却能时常敏锐地把握到其中三味,这对他理解绘画理论与画面意境的表达起到了相当大的潜在作用。

 

《顾云诗意图》 69cmx138cm 纸本水墨 2017年
《顾云诗意图》 69cmx138cm 纸本水墨 2017年

 
《归耕图》 48cmx18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归耕图》 48cmx18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这次展览,虽然没有囊括画家的大部分作品,但在作品的选择上,却尤为精到,力求展现出他近年来的创作状态和作品面貌。在最近的一段采访视频中,朱赓博说,我们要用一种敬畏的心态,到古人中去,在其中找到我们自己的兴趣所好,自我矫正。正是怀着这颗“敬畏之心”,让他在学习古人、理解古人道路上走得更远;正是有了“兴趣所好”,他才矢志不渝,笔耕不辍,不为外界干扰,坚持自我;正是有意“自我矫正”,他所理解的、坚持的才能够熔于一炉,不断创造。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