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还是中国的美
流水潺潺,心韵悠悠,
青竹修修,落花满庭,
暗香盈袖,掬一捧井水,
拈一缕秋香,
婉约明媚的律动在旖旎中
凝结成洁白的禅云升腾,
任一院水声轻轻流泻,
静静蔓延……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载体,
是伴随着人类的成长、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
院落作为中国传统精华的一部分,
它的发展过程同样体现了文化诸要素的作用。
西方国家的庭院做的很不错,
无论是整体布局及空间的设计,
还是细部的处理,
都很人性化且不乏创意,
看起来很漂亮,住起来也很舒适,
与其比起来,
中式的院子特别之处在于
更具有表象之外的意境之美,
不仅看着漂亮,住着舒服,
更胜一筹的是,有了与心的交融。
新中式庭院强调自然融合、天人合一的的生态理念。
布局精妙,移步异景,别有洞天,
在不失传统韵味的气质空间中,
营造出最适合中国人居住的生活方式。
中式庭院营造禅宗的空灵、清远,
是静穆、深邃、幽僻。
中式庭院景观常以水景为中心,
水景及假山仿佛能浓缩自然千山万水之景象,
几块山石前簇后拥,白砂一片。
倒影水中,意蕴悠长。
▼
绿苔在青石上,
白墙上婆娑着竹影。
文雅娉婷的竹子,
是中式庭院的主体植物,
植在小径边,植在粉墙边,
与竹灯与石灯相映增加自然朦胧的禅意。
▼
草种在石缝中和山石边,
营造大自然郁郁葱葱的绿意,
树是刻意挑选几棵珍稀吉祥之木,
置于园中。
▼
洞门在中国园林空间处理中有重要作用。
可以通过门窗洞口
形成空间渗透及空间的流动,
达到园中有景、景中有景、
移步换景的作用,
还是创造庭院框景的一个重要手段。
▼
石材当然精心挑选,
它的形态质感、
色彩组合要提炼成神化的山水,
不是自然恰似自然的景地,
是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
是人对自然的向往。
▼
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
也有用四方之神
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的,
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
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
▼
走在宅院的小路上,
脚下的青石板路都被岁月磨得光亮,
带给你一种时光倒流恍若隔世的远离感。
青石板指引着你走向幽静深远的所在,
正如唐代诗人常建所说的“曲径通幽处”。
▼
新中式庭院强调“师法自然”的生态理念,
以自然风光为主体,
将庭院万象有机地融为一体,
重在构造的精巧,
更重在山水意境的创造。
欲扬先抑的造景手法丰富了院内的景观层次,
也处处体现了崇尚自然的写意气息。
▼
月色朦胧,碧纱窗外摇竹影。
星眼稀疏,幽宅门前拂清风。
"翠袖湘裙,独坐池前。
清弹古琴,素手弄音。
琴声若画,一卷柔美芳景;
琴声似诗,氤氲清幽雅意;
琴心幽忧,映月迷离,
水波袅荡,浮碎一池相思。
国人之所以把“家”叫做“家庭”,大抵是因为传统的家必须有庭院。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院落情结在悠久的历史中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血液里,长期影响着中国人的居住心态。对于国人来说,庭院既是一个物质空间,更是一个精神空间。而在豪宅的市场,高端置业者对庭院的追求更甚。
传统庭院生活渐行渐远
“笼庭水树宜凉影,匝砌烟花带露姿”描述了皇家御院的优美,“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凸显了豪宅大院的深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白描了农家庭院的意境。建筑、园林、情感、生活,在这一方方的庭院中重叠交融,艺术、文化、历史在这里诞生沉淀,因而才有了世人对庭院的依赖和深深的眷恋。对于现代城市人来说,先贤的居住情景已经渐行渐远了,皇家庭院已成为历史遗迹供人瞻仰;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库门、山西大院也已成为旅游驿站,向游人展示着曾有过的生活方式;小时候玩耍嬉戏的农家小院也只能在记忆的碎片中找寻。城市化的进程和现代化的生活模式正逐渐让庭院文化远离人们的生活和视野。
作为中国人,我喜欢中国形式的建筑,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院落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传统建筑似乎在普及、流行水平上不敌源自西方的现代建筑,随着现代化的步伐,传统的形式被放弃了,而全盘以西方的居住形式来取代。在广州附近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去过一些富豪的家,大多在客厅中间悬挂巨大无当的所谓“巴洛克”式的大宫灯,无处不是西班牙、意大利的大理石铺面,金光灿烂,家具镶金镀银,假古董铺天盖地,实在是很恶俗。
其实,院落在江南民居中是处理得最好的。我们提到的江南,往往说的是江浙和安徽,也可以推广到东南沿海地区。江南江南,长江之南,这里江湖纵横,又是丘陵,依山倚水,物阜民丰,千年的财富和文化沉淀,形成了一派独立的住宅和城镇风格。园林住宅之精致,举世遐迩,民居的讲究,也是中国之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