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红丝砚与明清红丝砚的鉴别

2016-01-27 14:21:37 来源:雅昌博客 点击:
红丝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首,因正宗的青州黑山红丝砚原料早已枯竭,千百年来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明清以后采用临朐所产红丝石制作古砚,因石料颜色花纹与其相同,与唐宋时期红丝砚混在一起,时隔百年以上,现今令人真伪难辨。

特别是一些用自然成石制作的随形砚,唐宋时期与明清时期的制作方法几乎一致,仅从外观上几乎无法区分.我在这些年出土古砚的收集和研究中,经手了上千方唐宋时期的名砚,唐宋时期的黑山红丝砚和明清临朐的红丝砚,也经手过几十方.对这些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的红丝砚,我根据其石质和石品花纹以及制作工艺等,做了仔细的比较,并做了实用下发墨试验,基本掌握和分清了唐宋时期黑山红丝砚与明清时期临朐红丝砚和现在新红丝砚的特性与区别.这些从外观看来几乎是一样的石头,其内在品质其实相差甚远,在一千多年被古代文人尊为至宝灵石的天下第一名砚,与明清时期只能做为地方品种临朐红丝砚,和现在不能做砚实用,只能做观赏品或茶盘子的石头混为一谈,实在是令人感到可笑又悲哀。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谈谈唐宋红丝砚的鉴别与明清红丝砚的区别。

对红丝砚的产地与特性我在前面的文章已经讲明了,这种青州黑山出产的石头,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闻名于世,春秋时孔子曾说:“青州出怪石,有红丝,琼脂玉花".用这种石头制作砚台,被称为天下第一名砚的最早记载,是源自1700年多年前西晋张华,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人。西晋文学家、政治家。张华所撰的<博物志>上就记载:“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黑山红丝石为第一”。
 
在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论砚》中写道:“蓄砚以青州黑山红丝石为第一,绛州次之,后重端歙临洮”。
 
在北宋早期,唐询(1005—1064),字彦猷,诏赐进士及第.他在青州做过县令,曾经亲自出重金聘人去黑山红丝石洞采挖,耗时2年,才制做50余方砚,可见其采挖难度之大.他在<砚录>中说道"青州黑山红丝石为砚,人罕有识者。此石至灵,非它石可与较议,故列之于首焉"。因他对红丝砚从采挖制做到使用有亲身的体会,他的描述是最准确的和详细的.他说“红丝石华缛密致,皆极其妍,既加镌凿,其声清悦。其质之华泽,殊非耳目之所闻见,以墨试之,其异于他石者有三:渍水有液出,手拭如膏一也;常有膏润浮泛,墨色相凝如漆二也;匣中有如雨露三也;自得此石,端歙诸砚皆置于衍中不复视矣。”根据唐询所述,在北宋早期,黑山红丝砚石材就已经很稀少,开采难度很大。所以到宋代后期,因材源日渐枯竭,从此走向衰落,并退出四大名砚行列,以后遂湮没于世,几乎不为人知。元代以后偶有制作,多用宋代遗留旧石琢制,且工型简单,为数甚少。山东省曾对此地作过地质勘探,证实此石层石料确已枯竭。
 
出土的唐宋红丝砚因在土中侵蚀千年,表面形成一层氧化层,这种皮壳基本把石品花纹罩住,不容易分辨出石质,请看这两方红丝砚的图片:


 






 
再看这方宋代带盖红丝砚的原皮壳照片和去掉皮壳露出砚质的图片,同一方砚有着明显的反差:
 




 
对于唐宋黑山红丝砚,我与同好友人做过下发墨实验,唐宋红丝砚下墨快、发墨如油,书写流畅,余墨不沾砚,在发墨和书写试用中,比同时期的端歙要胜出许多。
 
唐宋红丝砚,放在手中把玩会,会有异样的感觉,越擦越摸越油润,砚的颜色也会越来越深,石质中的花纹也会越来越明显,非常鲜艳漂亮,比任何石头包括和田脂玉的感觉都好,令人爱不释手,更令人奇异的是把玩时鲜嫩油润,颜色鲜艳跟新的一样,放一夜再一看,又回到深沉老旧的样子.我周围几个朋友把玩后都有相同的感觉,可见古人称其为天下至灵的怪石,尊其为天下第一名砚,是因其有非凡的品质,而绝非浪得虚名。
 
唐宋时期的红丝砚砚式跟同时期端歙基本相似,只是形体小了很多,大多数的唐宋红丝砚是根据石料的形态所做的随形砚,其自然边和虫蛀孔现像较为普遍,这也是鉴别是否是红丝砚的一个重要方面。
 
请看自然边和虫蛀孔,鉴别是否是红丝砚的重要条件之一:



 
明清时期的红丝砚多产于临朐县冶源镇老崖崮 ,民国二十四年临朐续志卷六之七;“老崖崮…. 山产红丝石,数年前曾有日本商人驻冶源收买,居民纷往采堀,抱王璞竞售辄得善价,不数月售者日多,日人辇运所得以去逐不复来”。临朐老崖崮的红丝砚与唐宋时期黑山红丝砚在石品纹理上最为相似,从外表观看很难区分,自明末清初开采以来到清末民初,上层的红丝石料早已采完,现在十米以下的红丝石层也快枯竭了。
 
明清时期的临朐红丝砚,一些随形的砚台和唐宋时期的随形砚台非常相似,在外观上只能从砚的皮壳和包浆以及制作工艺与纹饰的时代特征加以区分.这需要见过很多古砚,熟知各时代纹饰特征,要具备很高的鉴赏水平.另一种鉴别办法就是通过实用来分辨,在实用试验中就可立见分晓,唐宋红丝砚发墨胜过老的和新的端歙,而临朐红丝砚发墨超越不了这些名砚,内在品质相差很多.砚台自古就是实用器,实用是最简捷最准确的鉴别方法。
 
如果经常把玩,也能够区分,唐宋的红丝砚非常细润,油性很大,临朐的红丝砚也很细润,但油性较小,现在临朐新的红丝砚发干,没有油润感。
 
明清临朐红丝砚我们也做过实用实验,作为砚台实用也不错,但其下墨和发墨胜不过端歙,只能属于地方砚种的档次。现在的临朐新红丝砚,表面的油润感都是经过打蜡上油做出来的,研磨打滑不下墨,发墨更无可谈起,而且质地松软,根本就不是做砚的材料,有其名而无其实。
 
请看明清时期临朐红丝砚图片:
 






 
青州黑山的南面现在也出红丝砚,质地作为砚材尚可使用,但颜色和石理花纹与唐宋红丝砚差距较大。
 
前些日子有位朋友回老崖崮老家,给我一块老崖崮产的很薄的红丝砚,说这种料子现在也很难采到了,我做过实用试验,下发墨很差,中看不中用,质地虽然细腻,但石质发干,毫无润滑感。
 
现在我们这里星期天的地摊上,有很多卖红丝砚的,有的石料很大,这些红丝砚的品质,比老崖崮的还差,基本不能做砚台使用,我的几个玩砚的朋友,挑了几块很大的,回来钻孔接管做茶盘子用,石头的纹饰挺漂亮,看起来蛮不错的。
请看现在新红丝砚的照片:
 


 
 
 
星期天地摊中的新红丝砚:
 




 
唐宋红丝砚与明清红丝砚和现在市场上的红丝砚,从表面看起来都差不多,通过做旧很难区分。但如果从内在品质上进行区分,相差甚远,三者的关系就像钻石、水晶跟玻璃的对比一样,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所以收藏高古砚,一定要把握住石质关,要区分好坏优劣,要分得清是冥砚还是杂石,是地方砚种还是名砚名品。现在出土的高古砚越来越少了,已基本接近尾声了,搞清楚这些流传在市面上的高古砚的内在品质,区分出这些砚的好坏优劣,对于高古砚的收藏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我以前说过,高古名砚是实用器,是经过古人常年的使用与对比,挑选出来最优异的石头,它内在的品质决定它的地位和它的价值,是其他相似的东西替代不了的,也不是凭哪个人的地位和影像能够改变它的品质的,只要是实用一下,就能区分出好坏优劣,在所有的高古出土物品中,唐宋红丝、端砚、歙砚和洮河这四大名砚,是唯一能自己通过实用或把玩就能辨别出真伪,区分出好坏优劣的古董。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