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鉴 | 第十一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篆刻艺术大展获奖书家

2019-12-04 14:09:00 来源: 点击:



        书法师承著名书法篆刻家刘洪洋先生,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第六、七、八期刘洪洋导师班学员,专研秦篆近十年,以利用闲暇陆续篆书经典为自己的书法梦想,2017年已经完成篆书《金刚经》全卷;琴道启蒙于中国琴会副会长、秘书长杨青老师,后转益于大陆琴家老桐先生、吴钊先生和台湾琴家李孔元先生,崇尚清微淡远的文人琴风。学习实践国学艺术二十余载,坚持讽诵老子十余载,2016年主编兼设计《中华传世经典竖排全本》,集结29部中华优秀传统经典,大字拼音穿插名画,犹如精美的艺术图册,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艺术成就


        第十一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篆刻艺术大展获优秀奖
        2019“中国字·世界情”古文字书法展
        全国第二届书法临帖作品展
        首届“任可澄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贵州省第七届“茫父杯”书法双年展
        中山篆书法篆刻全国邀请展
        第七届中国西部房·车博览会美术、书法大赛入展
        第九届中国西部房·车博览会美术、书法大赛入围奖
        魅力献县全国书法邀请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

艺术感悟
 
学书感言
 
/杨修鉴
 
        个人这些年来,主要学习秦《峄山碑》,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刘洪洋导师工作室第六、七、八期的学习。在导师刘洪洋先生的引领下,快速度过迷茫阶段,进入高效科学的训练,取得了一点成绩。在此感恩先生的引领。
 
        唐张怀懽在《书断》中将李斯的小篆定为“神品”,赞曰“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称其用笔“骨气丰匀,方圆绝妙”。杨守敬评曰:“笔画圆劲,古意毕臻”。
 
        在学篆之初,从内心而言,对清篆的婀娜更加亲切。但大家都公认秦篆最古,所以就选修了秦篆。几年学习下来,再看清篆,感觉跟最初就截然不同了。说来是挺奇怪的。这种古意,毫无造作的天然美,具有大国意志的正大气象。与后来的某个书家的个性现象,个人性格表现在书法上的美,差距是很大的。
 
        愚以为,秦篆表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正大气象,是阳刚的,豪迈的,庄严肃穆的。唐李阳冰、清篆等表现的是个人的气质,是阴柔的,抒情的,有节奏的律动。更具象的比喻,前者如大阅兵的士兵在天安门前走过的肃穆庄严,后者如年轻女子跳舞的婀娜抒情。
 
        有人认为这种篆书容易写的死板。秦篆的线条变化少,直来直去,拐弯处有方中寓圆,如果我们的线条功夫不到,导致我们的气在形中断或塞而不通,就会形成板。孙过庭《书谱》说:“篆尚婉而通”。如果能做到婉而通,气就能畅,板就不存了。
 
        我的导师刘洪洋先生言:“舒徐婉转间有扛鼎之力,既为百炼钢又不失绕指之柔。”所以这个字静定的字形笔画背后是有博大的气象的,不是我们看到的所谓的板滞的状态的。这一点,也只有我们走进去,真正学习了之后,才能体会到它的真容。
 
        秦篆线条内在的力,是一种内劲,在功夫界,有肌肉力和意念力之分,也有内劲和浊力之别,内劲是蕴藏在线条里面,是需要我们用心意去感受的;浊力是通过线形字势表现于外,肉眼就可以分辨的。秦篆绕指柔的蓬勃的力量,就是一种内劲。是更具有内涵的远胜浊力的一种力量。
 
        秦篆的线条,没有粗细、干湿、浓淡、轻重等节奏的变化,而这些对立的概念,在哲学上是阴阳二的范畴。秦篆是由一而始,由一而终,始终如一。老子说:“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秦篆书写,就是一个执一为牧的过程。
 
        这次观音山杯的展览,我写了一部《心经》全篇投稿,这个展览倡导写《心经》,这些年也写了一些《心经》,很高兴能在投稿时还写自己喜欢的经典。由于篇幅所限,按正常的规格写,是写不完的,所以就将主体用了正常规格的写,没写完的部分,用更小的篆书完成,也是保持经典的完整性,同时也是对经典的尊重。
 
        希望借此机会,能受教于各位前辈、各位老师和同道,感恩有您。

佳作欣赏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