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 | 写生见性——杨飞云油画艺术研究展研讨会理论家发言

2019-07-22 10:22:59 来源:中国油画院 点击:

范迪安
 
        各位同仁,今天大家一起到杨飞云先生的展览空间里面进行学术的相聚,是难得的机会。让我们的思想和情感跟外部世界能够形成一个暂时的隔离,而更多进入到杨飞云的艺术世界里面来。
 
        飞云的个展,让我又敬佩、又感叹。敬佩的是,他这么多年来坚持探索、坚持创作,形成了丰厚的积累,这里大部分作品都不曾看过,可见飞云之勤奋,平时在一些报道中看到他每年的春节、节假日都是在许多距离很远的地方度过的。尤其是深入到普通山区的农村,在那里和农民一起过年,自己写生创作,也同时开展教学。每次都带着沉甸甸的来自现场的作品回来,我想无论飞云对整体事业多年的付出和贡献,到他个人坚持在艺术上的探索、追求,这是非常让人敬佩的。
 
        我也特别感叹他用一种执着的精神,把油画在中国的研究,在年轻一代画家那里培养起一种认真钻研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杨飞云画派,或者说他的学派,非常可贵的就是坚持本体的探索,这方面不断的深入进去。我感叹他在繁忙的工作情境中能够有这么多作品。
 
        我们过去在美术学院很长时间,宿舍是面对面,一晃近40年了,讲到杨飞云自然会想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油画,特别是中国油画家抱以的追求。
 

 

研讨会现场
 
        中国油画在经过向西方学习之后怎么走出中国的道路,这个百年以来几代艺术家都在努力的命题。在杨飞云先生这里,我觉得他咬着这个目标不放松,从自己不断的学习、研究、创作实践几个维度,形成这条道路在当代的延伸。所谓学习,就是一直到今天他还坚持对欧洲油画或者西方油画语言的体系进行经常性的研究。说到研究本身,他又把西方的油画经验和对中国主题的表达进行深度的研究。这种研究一方面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他这么多年在各种场合下所表述的对油画发展的理念。
 
        具体油画的创作中,第一我觉得他对油画表达思考的维度越来越宽了。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杨飞云几乎是一个室内画家,但是近20年来,他的视线从室内延伸到了室外,而且这一延伸还非常宽。不仅有中国,还有世界各地。在中国也是从南到北,不同的生活景象、不同的地域景观,他的思想情感的维度和实际描绘的维度都拓展了,这里面有一个内在价值在哪里呢?是他有一种要不断踏向生活深处的这种心理的倾注。
 
        第二我觉得飞云在形象塑造和画面的语言表达上更加深厚可以分成两个层面来说,一个是他坚持对绘画精神的追求,他从西方古典绘画所富有的这样一种精神性,一种更加超越的,更加注重心灵倾诉的,更加有一种彼岸意识中去吸收东西。使得他不断在画面上营造一种所有的线条向上方发展的这样一种结构。另外一方面,他又把对中国传统中人文的关切, “寻源问道”的源与道结合进去,所以他的画让人觉得在审美的感性之中能够有一种进入一个浑然的生命世界这种感受。
 
        第三就是,飞云在近十多年的作品中,愈发注重了光感的表达。他把大自然丰沛的植被、朴素的乡土中的生机这生机里面重要的光感表达出来。我想这跟他研究西方也有关联是一个中国画家吸收西方经验,立足中国大地、表达中国主题走出来的中国风格。
 

美育之门  布面油画  250x160cm  2019年
 

塞纳河三角公园  布面油画  33x41cm 2000年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