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墨香,古人的日子过得格调又恬静!

2019-06-05 16:17:46 来源:网络 点击:
        品茶,是一种较为优雅和闲适的艺术享受。明代杨慎说:“君作茶歌如作史,不独品茶兼品士。”品茶,可以说经常在品茶之外的情趣。而书法人喜欢品茶,则容易品见字里行间的妙趣。

         “茶”字的写法有点渊源。一千多年前的“茶圣”陆羽在《茶经》将“荼”字去掉一划,写成茶,一直通用到现在。元赵孟俯临汉史游的急就章中的茶字写法还是“荼”。

        自古书法家爱品茶,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些书法家与茶有关的作品:

1 《苦笋帖》唐  · 怀素

        长25.1厘米,宽12厘米,清时曾珍藏于内府,现在藏于上海博物馆。

        作品如下:


唐 · 怀素  《苦笋贴》

2 《精茶帖》北宋 · 蔡襄

        《精茶帖》也称《暑热帖》、《致公谨帖》,藏于故宫博物院。

        该帖亦入刻《三希堂法帖》其文曰:
        “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


宋 · 蔡襄  《暑热帖》

3 《思咏帖》北宋 · 蔡襄

        宋皇佑二年(1050年)11月,蔡襄自福建仙游出发,应朝廷之召,赴任右正言、同修起居注之职。途经杭州,约逗留两个月后,于1051年初夏,继续北上汴京。临行之际,他给邂逅钱塘的好友冯京(当世)留了一封手札,这就是《思咏帖》。


宋 · 蔡襄  《思咏帖》

        信札全文如下:
        “襄得足下书,极思咏之怀。在杭留两月,今方得出关,历赏剧醉,不可胜计,亦一春之盛事也…”

4 《新岁展庆帖》北宋·苏轼

        纸本,行书,纵34.4厘米,横48.69厘米,现故宫博物院收藏。


宋 · 苏轼 《新岁展庆贴》

5 《啜茶帖》北宋 · 苏轼

        纸本,纵23.4厘米,横18.1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宋 · 苏轼 《啜茶贴》

6《一夜帖》北宋 · 苏轼

        纸本,行书,纵27.6厘米,横45.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宋 · 苏轼 《致季常尺牍》

7 《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北宋 ·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元年(1064)举进士。宋代著名书法家,“宋四家”之一。该作是其所书自作诗,建中靖国元年(1101)八月书写。


北宋 · 黄庭坚  《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

8 《苕溪诗帖》北宋 · 米芾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等。世居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又因嗜古物如命,不拘小节,世有“米颠”之称。《苕溪诗帖》是米芾的一件代表作。诗中记述了他受到朋友的热情款待,每天酒肴不断,一次,米芾身体不适,便以茶代酒,事后作了这首诗。

        作品如下:


北宋 · 米芾  《苕溪诗卷》

9 《道林帖》北宋 · 米芾

        米芾自书诗帖,诗曰:“楼阁明丹垩,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诗中描写的是:在郁郁葱葱的松林之中,有一座寺院,僧人一见客人到来,便“拥帚”、置茗相迎接。“拥帚”亦称“拥慧”,扫地之意。古人迎候尊贵,惟恐尘埃触及客人,常拥帚以示敬意。“茶细旋探檐”,意为从屋檐上挂着的茶笼中取出细美的茶叶。“探檐”一词,生动地表现了寺院僧人以茶请客的同时,也记录了宋代茶叶贮存的特定方式。


北宋 · 米芾  《道林诗帖》

10 《赐茶帖》北宋 · 赵令畤

        赵令畤,字德麟,生年不详,卒于宋绍兴四年(1134)。绍兴初,官右朝请大夫,袭封安定郡王。著有《侯鲭录》等行世。《宋史》卷244有传曰:“令畤,字德麟,燕懿王玄孙也。早以才敏闻,元佑六年签书颖州公事,时苏轼为守,爱其才,因荐于朝……四年,薨,贫无以为殓……”


北宋 · 赵令畤 《赐茶帖》

11 《煎茶七类》明 · 徐渭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初字文清),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明代杰出的书画家和文学家。徐渭对茶文化做出的贡献也是杰出的,他不仅写了很多茶诗,还依陆羽之范,撰有《茶经》一卷,《文选楼藏书记》载:“《茶经》一卷,《酒史》六卷,明徐渭著,刊本。是二书考经典故及名人的事。”可惜的是,徐渭的《茶经》今天已经很难看到了。


明 · 徐渭  《煎茶七类卷》

12 《不知》清 · 汪士慎

        汪士慎是杨州八怪中与茶的交情最深的一位。汪士慎(1686-1759),安徽歙县人,名慎,或阿慎,字仅诚,近人,号巢林、甘泉山人等等。由于他排行第六,并嗜茶如癖,他的朋友金农常称之为“汪六”或“茶仙”。不幸的是,汪士慎在54岁时,从浙江游历归来后,患疾已久的左眼很快地失明了。


清 · 汪士慎 《不知》

13 《玉川子嗜茶》清 · 金农

        金农(1687—1763),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寿门,号冬心,别号很多。金农的书法,善用秃笔重墨,有蕴含金石方正朴拙的气派,风神独运,气韵生动,人称之为“漆书”。浙江的博物馆藏一幅隶书中堂,从中可见冬心先生对茶的见解。


清 · 金农《玉川子嗜茶》

14 《湓江江口是奴家》清 ·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板桥是他的号。在“扬州八怪”中,郑板桥的影响很大,与茶有关的诗书画及传闻轶事也多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清 · 郑燮 《湓江江口是奴家》

15 《角茶轩》清 · 吴昌硕

        “角茶轩”,篆书横披,1905年书,大概是应友人之请所书的。这三字,是典型的吴氏风格,其笔法、气势源自于石鼓文。其落款很长,以行草书之,其中对“角茶”的典故、“茶”字的字形作了记述:“礼堂孝谦藏金石甚富,用宋赵德父夫妇角茶趣事以名山居。…茶字不见许书,唐人于茶山诗刻石,茶字五见皆作荼…"


清 · 吴昌硕 《角茶轩》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