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由余帖》两个“乱”字繁简并用,现在可以这样吗

2019-03-18 13:35:57 来源: 点击:




​        欧阳询的《由余帖》中有两个乱字“繁简”并用
 

        欧阳询的《由余帖》中出现两个“乱”字(亂、乱),不足为怪!因为当时这两个字都在使用,是属于异体写法,当时还没有繁体字简体字的说法。

        1、“乱”繁体为“亂”,是一个会意字,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亂”的本字。本义:理丝。这在小篆中还能看出会意的造型。如下图秦 · 李斯 · 唐人摹刻《峄山刻石》中的写法:
 


        2、这种写法作为正统,流传比较广,所以大部分写法(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都是根据这种写法演变的。欧阳询的《由余帖》中也采用了这种写法作为其中之一。如下图:



        3、大概从汉代开始,估计是为了简化,“亂”字出现了两种异体写法,也就是接近于我们今天的简化字“乱”字的写法,最早是在马王堆帛书中。在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帛书文献中,可以看到这两种写法与今天的“乱”字写法非常接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朝碑刻中出现了今天的简化体的“乱”字,见下图:



        4、在欧阳询所处的唐代,这种写法渐渐多了起来,如下图《唐 · 唐人 · 月仪帖》中的写法。所以在欧阳询的字迹中,也很自然地出现了“乱”字的写法。

        综上所述:

        自西汉开始,逐渐简化出现了“乱”字的写法,“亂”与“乱”并行使用。欧阳询的《由余帖》中有两个“乱”字,是属于异体写法,当时还没有繁体字简体字的说法,与我们今天所强调的书法创作中不能“简繁夹杂”使用是两回事。

        为何古人写“简体字”就对,我们今人就不对呢?

        这要说到一个概念——“俗字”。

​        俗字指的就是通俗流行,但不是官方规定的文字,是民间文字。

​        我们今天的简体字,有很多一部分是从俗字演化而来的。

​        举个例子:
 


 

​        在历代书法家中,很多人都写俗字,因为文字学功底没那么好,包括米芾苏轼等大家,作品中都有俗字。

​        俗字,一是民间用字,写起来顺手,而是随着时间发展,越来越多被官方承认。

​        如上图这个:正俗字表。

​        左边是正字,也就是官方字,右边是俗字,也就是民间流通的字。

​        你看古代大家,几乎都是混用的。

​        即便连古文字学大师颜真卿,黄道周,王铎等人,也只是保持部分正字书协,有少数也要用俗字代替。

​        比如“精”,原本只细长的秸秆,就是那种“青”色的“米”秆。可以是麦子秆,玉米杆,稻子秆等等。这个字其实就是俗字,正字是“艹+延”。

​        乱,亂就是这个意思。乱是俗字,民间的简化字,所以别人用很正常。米芾也写过“乱”。

​        之所以说繁简体不能共用,指的是容易出错的人。

​        把影后写成影後,那该不该分繁简体呢?

​        不改变本意的字,是可以用的,而且都有明确的出处,即便书协主席说你不对,你也可以拿出证据打他脸。

​        所以现在比赛都要求写出生僻字的“出处”。

​        不是他们文化不够,而是他们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繁简体变化,甚至连颜真卿都做不到。

​        繁简互用,还想让别人承认,靠一句“我乐意”时候行不通的。

​        你得肚子里有货。

​        若果你肚子里有货,谁给你挑错,你解释通了之后,在别人眼里,谁就不如你。

        
这才叫“以德服人”。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