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的气韵:五雅六俗,这个你得懂!

2019-03-13 17:08:28 来源: 点击:
        古人论画,第一先讲究气韵。学画的功夫不同,所以作出来的画,它的气味也万不能一样,因为气味是显露的,不必张扬,也不必遮掩,是雅是俗,可以一望而知。

        大凡有气势而又有风韵(趣味)的叫做“雅气”,有气势而没有风韵的叫做“俗气”。把气的雅俗按着最容易看出来的样子,各分为几类:什么气是我们所当有的?什么气是我们所当去的?


▲东庄图册之折桂桥 沈周

雅气的分别

        
        
雄厚气

        坐拥此等气势的作品,画面多半得叠嶂重峦之势,而显得雄伟浑厚。如同范宽《雪景寒林图》,其磅礴之气多溢于纸外。图中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迂回而下。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令观者不禁有身临其境、意欲饱游之感。


▲雪景寒林图 范宽

        
        
苍润气

        笔力挺拔,气势淋漓的笔墨多能体现出这种苍润之气。如同沈石田《庐山高图》,纵观全图,真有笔力老辣、烟云腾溢之态。图中山峦层叠,草木丰茂,飞瀑高悬,云雾浮动,此图构图、布局颇具匠心。在枯润变化的笔力,以及墨色浓淡干湿的稳健把握中,不难体会到画面的苍润气。


▲庐山高图 沈周

        
        
灵爽气

        这派算是画中能品,不论何等景致,都能表现得活泼妥当,变化如意。萧照的《秋山红树图轴》,平远的近景、可读处甚多的中景,以及巍峨陡立的远山巨壁,只令观者不觉有身临其境之感,在丰富的画面中顿觉爽神悦目。


▲秋山红树图 萧照

        
        
淡寂气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画写胸中逸气”了。一般文人学士偶然遣兴,虽是寥寥几笔,不求形似,可是笔笔沉着,有一团静穆的气象显露出来。如同倪云林的《秋亭嘉树图》,天真幽淡的味道满溢画面,平远之景可居可游。笔墨虽着不多,但笔笔精妙,物象悠然高逸;留白之处甚多,反令画面意境无穷,引人入胜。


▲秋亭嘉树图 倪瓒

        
        
清秀气

        此种格调的画作多干净疏朗,几无烟火之气,而且笔墨超脱,意趣别致。例如《渐江山水册》,画面清幽之趣铺面,其树石、浅水、点景屋宇行人,皆在空旷之景中。此作全以精细的松灵之笔徐徐写出,于空灵中显充实,静谧于寓深秀,结构出一派纯净幽然而又峻逸隽永的意境,给人以品味无穷的审美感受。


▲山水册之一 弘仁(渐江)

俗气的分别

         
        霸悍气

        用笔太露锋芒,着色过尚艳丽,最容易生霸悍的气味(就是火气)。看着似乎苍老,实在纵横的习气太大。初学千万不要学!

        如果有了这个毛病,赶紧临南派清秀的稿子就好了!因为他只学北派的苍老而不秀润的缘故。

        
        
市井气

        店中卖的纱灯、扇子,上面所作的画可算是这一派。既无毛病,又很工细,但是要不得的!因为作画的人没读过书,又没临过帖,用笔、用墨全不讲求,所以甜俗的气味出来了。

        学者有了这个毛病,必须根本推翻,从用笔、用墨处入手去临摹古画,或者还可以改过来。
 

        
        
板滞气

        有一般食古不化的人不知道变通,作出画来虽然功力很大,却是不会活泼,如同一张死画,总是手生心迟的缘故。若能多临多看,或者就没有这个毛病了!

        
        
污涨气

        初学作画,既不知道理法,又看不着好帖,只在石印本子里用工夫,最容易犯了污秽的毛病。第一是远近、浓淡不分:画一层又加一层,层次越多越不清楚。第二是不会着色:不是渗淡,就是浓滞,处处免不了痕迹。这都是污涨的原因。

        应当寻一本清秀的画帖,细心去临,笔墨越简淡越好。若能寻访一个画家,听他的指导,进步就更快了。
 

        
        草率气


        不论什么事情,勉强塞责,总不会好的。何况是山水一门,有无穷的变化,荒唐草率,哪能得着真趣。常见青年人躁心太胜,不但作小幅画,顷刻而就,就是作大幅画,连渲带染,也用不了半天的工夫,处处的笔墨都浮在纸上,没有一点沉着的气概。

        须知道古人五日一水,十日一石,并不是古人痴笨,恐怕有一笔不到处,反倒为全画之累了。至于我们现在是学画的时代,又当怎样……

        
        
沉浊气

        大凡自命学画成功的人,最喜用浓墨。起初总觉着他的画墨气不够,这里添添,那里加加,甚至远处的山也要涂上几笔浓墨。久了习气越深,居然是一片模糊,就有了沉浊的气味。譬如:吃饭用咸菜,起初不过吃一点,久了越用越多,虽然给他盐吃,他也不觉得咸了。

        在行将就木的人尚不要紧,在青年染此种习气,将来如何得了,所以“宁淡勿浓”的话须要牢记在心!

        以上所说的各种气味是就显著者而言。

        学者对于俗的呢?应当警戒着不要犯了!对于雅的呢?须多多用工夫!各种画帖都买上一本,多看几次,多临几遍,日子久了,自己的气味与古人的气味渐渐化合了,自然创出一种特别雅秀的气韵来,这就是将来成名家的根本。

        
还有一层:学者作画的时候,窗户须明亮,几案须洁净,就连笔、纸、墨、砚、水碗、色碟等物,也要干干净净的。心里除去一切的杂念,专心致志地去画,气味绝不会俗的。况且临摹古人的画稿,或默写所见过的好景致,既无有躁心,哪里有俗气?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