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后人奉为“书圣”,王羲之的审美理想是什么?

2019-03-04 16:35:06 来源: 点击:
​        在王羲之书法的审美理想是什么?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这样的,人们对自己越熟悉的东西,往往是自己了解最少的东西。对于王羲之的书法来说不也是这样的,书必称二王,千百年来也就是这样。只是王羲之的书法真迹流传下来的是少之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如果使用其他的办法来进行复制性的流传,这样很难避免其真迹被毁损,所以说通过其作品来解决王羲之书法的审美理想就非常之难,不能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例如,学者们大多都认为《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作品中代表性最强的,只是当有人在日本看到王羲之的《丧乱贴》之后,又觉得这里面写的才是王羲之的真迹。如果就这么下去的话,要打多少文字官司才能将这件事情搞明白。因此笔者为了尊重历史与现实,结合其书论研究其书法文本,将两种证物一并拿出来,这样才能将事情的真相找出来,使王羲之书法之审美理想问题得以解决。


一、作书贵有“意”

​        由此来断定指出王羲之写的《自论书》当中,对古今的书家进行了评价,提到张芝、钟繇为技艺绝佳的书法家,而其他的书法家都跟他们俩没法比。概念广泛、术语含糊且具有多意性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难点。这里的“意”指的是什么呢?这时候就能够结合这篇中的另外一句话,“顷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根据这句话能够看出,王羲之所说的“意”,指的是书法点线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张力能够对读者视觉产生一定的刺激体验,使观赏者能够产生想象力的笔画特点,而且这种特点是不能用语言和文字所能表达得了的。根据王羲之生活的年代特征,总结出的两大特征是超脱形质与务虚,可以用魏晋的玄学与清谈之风来概括。其中的言意之辨就是最为重要的命题之一,其中强调不用语言全部概括全部的意境,用形象来建立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诉说王羲之比起一般的玄学家都比较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也是因为其属于士族门第,对国事较为关心,只是受当时国风的影响,所接受的美学思想与魏晋玄学思想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处的以意论书讲的就是这个。

​        尤其要强调的是,魏晋是其属于中国历史上个体人格觉醒最为明显的一个阶段,不仅激发了人类的觉醒,并且波及到了社会艺术等各个方面,例如,在欣赏自然美的过程中,由传统的比德观转化畅神观,就此宗白华先生总结出这么一句话:“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魏晋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体悟个体精神世界无限丰富性。由于这是产生艺术的基础,与这个相对应的是魏晋时期各方面取得的傲人成绩。书法就属于其中的一种,晋人的书法是自由的体现,这犹如抽象的音乐艺术才是表达晋人个性以及自我价值的载体,所以这样看来王羲之所说到的“意”,与之前的意的区别就是书法不仅仅代表的是记载功过得失,也不仅是为帝王们载写历史,更是通过用心构思之后创作出来的书法来实现自我情趣,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呼声和体现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载体。

二、作书贵筋脉相连

​        很多人觉得是托名王羲之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与《书论》,长久一来颇受微词,只是文中所表达出来的很多书法思想和王羲之书法的实际状况有很多相似与契合的地方,算是说成一脉相承也一点不为过;除此之外,对历史也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因此其价值不可估量。此文包含王羲之的以意论书的意思,也表达出了“意在笔先”的创作思想,也就是说书家想要写书,就必须先磨墨、静神深思、想象字要写多大、多宽、怎样才能写出偃仰和平直以及振动等甚至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再开始写。换个角度看,写书和打仗也差不多,打仗之前也要做详细的计划,摆兵布阵、找出自己的不足,寻找敌方的缺点,只是与之不同的是,写书必须要有构思,每个字中的每一个点,每一个笔画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并且每一个细节都在书家的掌握之中。在此处,最为关键的就是要达到筋脉相连。


▲《平安帖》

​        如何才能实现筋脉相连,哪种字才称得上是筋脉相连?这个问题其实也会涉及到书法的本质,书法与书写之间也存在这一定的差异性,不单单是写字,最重要的是写下作者的心境,说到底就是要形其哀乐,达其性情的。因此与平常的书写有很大的区别,创作书法具有更高的要求。

​        第一,是对练习书法前的心情,与气氛有很高的要求,要有一种自主的创作冲动,这种冲动要使作者自己从内心深处传达出来的,然后传达至手、身、腕再到笔,因此后人对此也有一定的解释,就像孙过庭所说的五合五乖说,郑板桥也提到过“胸中勃勃,遂有画意”等等,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有了心动,然后再动手,最后再动笔,而平常的写书是不会讲究这些的。

​        第二,作书之前必须狠下功夫,必须具有形成“心营构之象”过程,要对作品的行间布白、篇幅等做到前呼后应,严格点讲在下笔之前要对一个字内的点画等都掌握于心,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下笔无障碍,心与手的默契配合。除此之外,筋脉相连也属于技法性问题,讲的是以手握笔,笔落于纸,止在当止的位置,这种看起来很容易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做法其实很难做到,这属于创作中这一种极高的境界。这也所要说的就是一种创作现象,这种很随意,顺其自然的创作方式,是不是与王羲之的创作方式正好相反呢?其实不然,创作发已经深刻掌握,创作的过程中随机发挥,是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结语

        
综上所述,除了以上所提出的两点,王羲之在书论中提到的书法也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书家都应该众体兼具,具体说来就是围绕着一种书体创作的作品中,还应该融合其他书法的形态、笔法以及意蕴等,使得作品更加有意义,让读者读起来更加趣味盎然,觉得此作品生动活泼。这些在很多文章中都有提高,书家都应该多加注意。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