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岁朝图》,古代过年的讲究!

2019-01-30 11:30:06 来源: 点击:
        春节习俗在先秦巳出现萌芽,如傩祭、立桃人、扫尘、宴会、祭祀祖先等,虽然当时是与立春节气有关,但也是为了欢度新年而在新旧交替之际进行的。

        汉魏时期是春节习俗的定型期,相关庆贺活动有除夕驱傩、正旦朝会、立神荼郁垒、放爆竹以及聚宴饮酒等。到唐宋时期,春节习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傩祭活动的民俗性与娱乐性增强,另外还要守岁、立门神、挂年画、帖春联。明清之际的春节习俗也基本沿袭了唐宋时期的旧俗。


宋 《大傩图》

        春节习俗包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扫尘,按照民间的说法,“尘”与“陈”谐音,因此新春扫尘便有了“陈陈布新”的含义。据《诗经·豳风·七月》记载“穹窒薰鼠,塞向瑾户,磋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可见在迎新之际,人们要清扫垃圾、驱赶老鼠,并封闭窗户躲避寒风。

        在明代李士达(款)作于1615年的《岁朝图》中就描绘了扫尘的场面,画中一文士倚桌案坐于阁中,屋外一童子正拿着扫帚清扫院落,为庆贺年节做准备。


明李士达(款)《岁朝图》1615年

        立门神的习俗萌芽千祀门,在周代巳将其定为祀典之一,《礼记·丧服大纪》中即有“君释菜,礼门神”之说。先秦时期的立桃人就是立门神的前身,以此驱邪御鬼。从汉代起,门神有了具体的形象与名称,例如著名的神荼与郁垒,人们将二者之形或是名字绘于门户与桃符上,南朝梁代宗懊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的记录。


清 上睿 《瑞应图 》

        到了唐末五代之后,民间多以钟馗作为门神,这源于钟旭为唐玄宗捉鬼的典故,也有学者认为钟旭的形象是由商代主持祭祀的“仲居薛”等演变而来。宋代吴自牧曾在《梦梁录》中称宋人在岁旦之日有“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的习俗。到了宋末,以秦琼、尉迟敬德作为门神的现象也很多见。


清 上睿 《瑞应图 》(局部)

        在流传至今的古代《岁朝图》中,明宪宗朱见深创作千成化十七年(1481年)的《岁朝佳兆图》即是以钟旭为描绘对象,而此画也可看作是祈福的宫廷年画,在作品右上方有“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的御题。

        画中的钟旭一手持如意,一手扶在小鬼的肩上,他犀利地盯着飞来的编蝠(意为福来),而小鬼则双手捧着盛有柿子和柏枝的托盘,意为“百事如意”。可见,此时的钟旭也开始具有吉祥的寓意。


明宪宗朱见深 《岁朝佳兆图》

        此外,在宋代还出现了以文官充当门神的新样式,代表着富贵、权势等寓意,例如在传为李嵩的《岁朝图》中,“不但宅门上绘有武将门神,而且在堂屋隔扇门上还出现文官打扮的门神,这种形象一直沿袭到明清时期,成为标准的门神样式 。”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