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濂 |《平复帖》的收藏流转

2018-12-03 11:30:55 来源: 点击:

        前日为拍卖的精品宋克《急就章》撰一研究文章。本来诸事繁忙,未必有时间写稿,但一想章草史是我数十年学术生涯的研究盲点,有机会循此作一番思考,亦是美事。遂费三日功,草成《宋克[急就章]与章草史》,列举从秦汉竹木简牍章草如居延汉简与东汉永元五年简、三国吴皇象文武帖、西晋索靖《月仪帖》尤其是《出师颂》以下,历唐宋尤其是元邓文原《急就章》、康里巙巙《李白古风卷》、杨维桢《张氏通波阡表》到明宋克再到清代沈曾植,理出了一个章草史脉络,又提出清末民国在平津地区有一个章草学派,如陈宝琛、郑孝胥、余绍宋、姚茫父、梁启超、罗振玉、周肇祥、林志钧、卓君庸等,即是其中的中坚人物。如果再加上于右任、王世镗、刘延涛、胡公石这活跃在上海南京的“标准草书”群体,民国时期的章草学术圈,南北呼应,其实本来是相当有声有色的。

        但这样一个纵横无不如意又不太受关注的章草世界,其源头却必须首推到西晋陆机的《平复帖》。迄今为止被推为“流传最早的存世墨迹”,决定了《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中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地位。
 

陆机像

        《平复帖》的作者陆机,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与弟陆云齐名称“二陆”。为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其祖陆逊、陆抗皆为三国名将。陆机文名之盛,远胜于书名。尤其是《文赋》传颂一时。唐有《陆柬之书陆机文赋》墨迹传世,那是他的“文名”所致;而《平复帖》则标示着他的“书名”。

        《平复帖》 的收藏流转次第如下:唐代收藏有殷浩印,这是第一个记载。有宋 “宣和”、“政和”、双龙玺印,知入宋内府。米芾《画史》云《平复帖》为晋贤十四帖之一,曾与谢安《慰问帖》同轴,殷浩印即钤于其上。米芾所知,此帖先入王溥家,又入驸马都尉李玮家。至宋徽宗得此帖大喜,泥金在前隔水黄绢上题签“晋陆机平复帖”瘦金书签。
 

隋 展子虔《游春图》

        元代流传未详,但据说有四段元代张斯立以下诸跋,后被清朝藏家割下另卖。明代万历间为韩世能得之,又入张丑秘箧,名家之跋甚多。清代自吴其贞以下递藏,再被征入内宫,经成亲王之手,王爷据此帖乃以“诒晋斋”铭其居。同治间归恭亲王,最后民国初为“旧皇孙”溥心畬藏品。溥心畬曾因卖唐代韩干《照夜白图》于国外,艺林众说纷纭,舆情大哗,轰动一时。

        为怕《平复帖》再流失国外,张伯驹下决心急求购卖此帖。傅心畬开价二十万元;张伯驹先托好友张大千致意,想以六万大洋买下。溥婉拒。不久溥心畬因母病故急需用钱,遂经著名藏书家、曾任民国教育总长的傅增湘撮合,张伯驹终以四万大洋购得《平复帖》。1956年,张伯驹将晋陆机《平复帖》、隋展子虔《游春图》等八件极品书画无偿捐献故宫,成就了中国近代文物收藏史上最伟大也最悲壮的一幕。


陆机《平复帖》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1995年春节前,北京琉璃厂旧货市场,偶尔出现了一个紫檀木盒。盒上刻“西晋陆机平复帖”、“诒晋斋”字样。文物大家王世襄闻讯赶去,认定此为成亲王遗物,遂出价携回。但置入《平复帖》,略嫌偏大,查诸文献如《墨缘汇观》,方知原卷有一宋代缂丝包首衬垫。故盒偏大。卷、盒一体,珠联璧合,在中国古代近代收藏史上也堪称是机缘巧合,是一段绕不开的佳话。

        《平复帖》的来历和流传有绪在今天收藏界而言,是常识。《平复帖》与溥心畬、张大千、傅增湘尤其是为之痴迷甘愿典当家产乃至妻儿首饰珠宝的张伯驹的爱国故事,更是脍炙人口的艺林掌故。
 

张伯驹在《平复帖》上的题跋

        《平复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除了“传世墨迹第一”值得骄傲之外;比起对它文辞的细密考证而言,对它在书法上的解读,似乎远远没有到位。这颇有点像作者西晋陆机一样,是文名重于书名——文物考证重于艺术解读,比如关于章草,在汉代武威汉简中已有如此挑剔跌宕提按顿挫的笔画,怎么到西晋《平复帖》反而收缩内敛不尚外露?

        又比如在汉简到皇象索靖等,结构字形已是松紧得法张弛有度,舒展与紧密交替,十分清新而富于表现力,到了西晋《平复帖》怎么又回到笃实平拙不见丝毫悲喜而形于色?再比如汉简的解散篆法有隶草撇捺之势,怎么到西晋《平复帖》又开始首尾平推少见回逆纵之迹?这其中与当时的制笔形制有什么关系?又从竹木简的润滑到早期制纸的糙砺质实,工具、材料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这一连串的书法追问,或许能为我们打开一个关于艺术美的世界。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