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书法世家:卫氏家族、索氏家族、陆氏家族

2018-09-02 23:43:40 来源: 点击:
        中国书法史上一个特殊的现象是师承风尚和家族关系,两晋时代最为突出,出现了几大书法世族,其中以王羲之家族最盛,这与魏晋时代的门阀制度分不开。


        门阀制度是魏晋时代特有的历史现象,其特点是按门户等级,区别士庶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不同地位,门阀形成一个封闭的社会文化集团。

 

        西晋统一后,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门阀地主在占田、荫族、荫客诸方面所享有的特权,当时选拔推,荐官吏,家世、才、德三条标准,家世摆在首位;社会上品藻人物,也把家世摆在首位,当时人们的议论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一个名门望族,在文学艺术上父子相传,兄弟争胜,一家一种风格,一代一种流派,父而子、子而孙,子子孙孙递相传衍,造就一种文化上的特殊现象。

王羲之、王献之画像

        书法更是一门重传统、重继承的艺术,在门阀制度的气候条件下,无疑得到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快的发展,这恐怕也是两晋书法艺术特别繁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两晋时代的书法世家,有卫氏、索氏、陆氏和王、谢、郗、庾七大家等。

一、卫氏世家

        从曹魏时代开创北派的大书法家卫觊传到儿子卫瓘。卫瓘从小受到父亲书法的熏陶,讲求力度,讲求清劲。他与索靖一起师法张芝的草书,当时人们评价说:“瓘得伯英(张芝字)筋,靖得伯英肉”。其意是,卫瓘汲取张芝筋强骨胜的艺术特色,融人自己的家法传统,形成又一独特的风格,成为西晋书法界的一面旗帜。

卫瓘画像

        唐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其章草为神品,小篆、隶、行、草书人妙品。可惜的是,这样负有盛名的书法家,竞没有发现一件遗迹,给人们留下的只是无法界定的一种遐想。

        卫瓘之子卫恒在书法史上也有特殊的贡献,这就是他写下了系统的书法论著《四体书势》。在书法创作上,卫恒秉承了家法,善古文、章草。

 

卫觊画像

        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云:“卫恒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可见卫恒的书法风格是轻灵秀美,与乃父刚健有力的书风相比,两代人的书艺虽一脉相承,但各有千秋。卫恒传世的书迹有草书《往来帖》,收入《淳化阁帖》。

        书法世家——卫氏:父子相传,子女争胜,家族递相传衍,王羲之是“入室弟子”

        卫氏书法世家中,还有一位女书法大家,这就是卫恒的侄女卫铄,字茂漪,汝阴太守李矩妻,又称“卫夫人”。她秉承家风,擅长隶、正、行三体,后又师法钟繇,传其楷则,在东西晋交替时期,书名大噪,所以王羲之特地拜师于她门下。

卫夫人画像

        卫夫人的书法,《佩文斋书画谱》曾引《唐人书评》说,“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舞女登台,仙娥弄影,江莲映水,碧波浮霞。”与叔父卫恒的书法风格极相似。《淳化阁帖》卷八载其行楷8行96字。卫夫人不仅精于书法,而且专于书论,其《笔阵图》是一篇最早论执笔、讲笔法与结体的著作,受到后代书法理论家的重视。

卫夫人书法《急就帖》

        两晋书法世家——索氏:索靖与卫瓘称誉“一台二妙”

二、索氏世家

        西晋初年,索靖、卫瓘这两位著名书法家均任尚书之职,在“台省”,都善草书,故时人称他们为“一台二妙”。

        索靖与张芝都是敦煌人,而且索靖是张芝的外甥,因此索完全秉承张法,遂成西晋名书法家。索与张是一种特殊的书法世家。

索靖章草《史孝山出师颂》

        索靖字幼安,累世宦族,有一个极好的家庭环境,从小就显出“逸群”之才,诣太学、游三辅,驰名海内。晋武帝时,擢为尚书郎。

        据《晋书》卷六十载,卫瓘与索靖同在台府任职,都以草书知名,受到武帝的喜爱,只是两人各有千秋,卫瓘的笔力略胜,索靖的楷法稍强。卫瓘之子卫恒著《心体书势》,索靖则写《草书状》,两家书法理论上都添了光彩。

索靖《月仪帖》局部

        索靖留下的书迹有:章草《七月帖》、《月仪帖》、《出师颂》、《急就章篇》、《母丘兴碑》等。《月仪帖》为当时书信文体的范本,其内容依每年12月之序,与朋友互通音信而设计,字体章草,波磔常带锐角,结体比皇象《急就章》更富变化,字数较多,为索靖的代表作。唐张怀瓘《书断》将索靖章草列为神品。

        书法世家——索氏:索靖《急就章》被唐人列为“神品”

 

索靖《急就章》局部

        索氏家族中,还有索纷、索永,与索靖并称敦煌“三龙”,但是没有留下书迹可供叙说。还有一位索统,字叔彻,晋武帝时人,以占梦为业。他的书法艺术与索靖同样风格,曾留下《太上玄元道德经》书迹,这是敦煌发现的老子《道德经》抄本。

张芝草书《冠军帖》

三、陆氏世家

        两晋时代,惟一流传下真迹的书法家要算陆机,他的《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至高的地位。此帖纵23.8厘米,横20.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陆机文赋行书(局部)

        陆机是吴国著名丞相陆逊、大司马陆抗的后代,“少有异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不久,吴被晋灭,陆闭门勤学,读书十年。著《辨亡论》以寄寓他的亡国之痛。后由于张华的荐举,陆机与弟陆云共赴洛阳,参加司马氏政权,先作“祭酒”,后迁“太子洗马、著作郎”。不久西晋爆发“八王之乱”,陆机卷入政治漩涡,与弟陆云同时被害。

陆机平复帖

两晋书法世家——陆氏世家:中国文化史“双璧”《平复帖》《文赋》

        《平复帖》写作的背景是社稷倾覆的永嘉之乱,“寇乱之际,闻问不悉”,陆对于离乱、亡国有切肤之痛,加上收信人病情危重,更增加了陆氏的悲戚之情。此时,陆机百感交集,运用章草这种当时流行的实用书体,秃笔燥墨,抒发痛楚之情。《平复帖》墨迹与《文赋》文论,可以说是陆机献给中国文化史的“双璧”。

陆机文赋行书

        陆机弟陆云,字士龙,能属文,有才理,留下的书法墨迹惟有《淳化阁帖》上一纸,其字与《平复帖》相近。从弟陆玩,同样喜翰墨,尤长晋代重要的实用书体——行书,《宣和书谱》评其书法“有钟繇法,雅重而典则”。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