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的流传过程可以拍成一部“无间道”

2018-08-28 23:24:30 来源: 点击:

【注:上图为冯承素摹本】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仅文章辞藻优美、用词典雅,成功入选语文教科书,接受学生“背诵全文”的崇高敬意,而且在“书圣”光环的照耀下,行文潇洒飘逸、变化多端,成为“天下第一行书”,引得历代书法家竞相临摹学习,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然而就是这样一幅名声响当当的书法作品,它的真迹却至今不知所终。

【《兰亭图》傅抱石】

        背过《兰亭集序》的你肯定知道,这篇文章是王羲之在春游的时候趁着醉意写下的,上面有几处增删涂改的痕迹,所以它只能算是一张草稿。

        酒醒后的王羲之想要把它重新誊写一遍,却发现任凭他誊写多少遍,缺少了气氛和酒精作用的他写起来都好像缺了点火候,无法再现昨日的辉煌,所以王大神一家干脆就把这幅草稿保留了下来,当传家宝一样供着。

【《萧翼赚兰亭图》张大千】

        这么传了几代后,《兰亭集序》到了第七代孙的智永手里。智永是个出家人,没有孩子,临终时把《兰亭集序》传给了弟子辩才。辩才是个书法爱好者,得到《兰亭集序》后是日日观赏、夜夜把玩,还在房梁上凿了一个暗格,专门存放《兰亭集序》。

        等小辩才成为了老辩才,寺庙里来了几位贵客,他们奉唐太宗李世民的命令,请辩才大师到宫里坐坐。辩才深知这李世民一向喜欢王羲之的书法,曾到处搜集购买,几乎把王羲之的真迹都搜刮干净了,这次请他入宫,自然是讨要《兰亭集序》了。所以辩才撒谎说他只在智永手里见过,师父圆寂后就再也没看过了。太宗拗不过,也不要意思直接逼问强收,只好放他回去。

【《萧翼赚兰亭图》阎立本·宋摹】

        就在唐太宗冥思苦想怎样才能把《兰亭集序》归为己有时,房玄龄推荐了萧翼。萧翼是梁元帝的后代,才智过人,颇有见识。萧翼接到任务后,先向唐太宗借走了两幅王羲之的真迹作为诱饵,然后打扮成一个落魄书生的模样,有意经过辩才的禅房,引起他的注意。两人你来我往,天文地理聊了个遍,辩才瞬间感觉遇到了知音,留萧翼住下。

        十几天后,萧翼谈论的话题终于落到了书法上,他把王羲之的真迹拿给辩才看,辩才也从房梁上拿出《兰亭集序》跟一起观赏。萧翼当然知道这是真迹,但为了伪装,他故意挑毛病,让辩才感觉自己不稀罕这幅字。年高的辩才腿脚不好也懒得再把《兰亭序》放回到房梁上,就那么和萧翼的那两张真迹放在案头。

        有一天,趁辩才外出,萧翼找了个借口就溜进了辩才的禅房,卷走了《兰亭集序》。得知真相的辩才无可奈何,最后伤心过度,驾鹤西去。

【《兰亭序》虞(世南)摹本】

        得到《兰亭集序》的唐太宗也没自个儿独享,他喊过来冯承素等书法家过来临摹、做拓本,赏赐给皇亲贵族和忠臣义士。所以说唐太宗也为《兰亭集序》的普及工作做了杰出贡献。但同样是李世民,临去世的时候却拉着皇太子的手,泪汪汪地请求把《兰亭集序》枕在头下面,给自己陪葬。

        可惜的是,五代时期,太宗昭陵被盗,这幅“天下第一行书”究竟藏身于何处至今都是个谜……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