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碑 | 姜兴绍造像题记——朴实厚重 宕逸神隽

2018-05-21 11:30:20 来源: 点击:
姜兴绍造像题记

北齐河清年间,高58厘米、宽70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姜兴绍造像题记》拓片局部

《姜兴绍造像》拓片局部

朴实厚重 宕逸神隽

□赵启斌

        《姜兴绍造像题记》亦称《姜兴绍造像》,为北朝北齐河清年间(562—565)出现的造像题记,具有民间书法的典型特色。《姜兴绍造像》《赵首富造像》《王早树造像》《马小课造像》均为上世纪30年代在山西征集到的北魏造像,《姜兴绍造像》是比较重要的一块造像碑。著名文物专家、金石碑帖学家王壮弘先生在《增补校碑随笔》中曾提到,1931年前由一盐运使发现了北朝魏、齐、唐造像十种,运至上海,每一造像碑搨拓十数份后,原石即售诸海外。王先生所记显然不甚明确,因为这批造像碑并未全部售出国外,如《姜兴绍造像》《赵首富造像》《王早树造像》等原石就藏于南京博物院,从中可一睹这批造像题记原石所呈现出来的造像书法的面貌神采及精神韵度。

        《姜兴绍造像题记》为北朝晚期出现的造像题记类的书法艺术作品,反映出北朝时期民间书法所具有的生动鲜活的精神风貌和雄强峻拔的艺术生命力。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给予北朝书法以极高的评价:“今世所用号称真楷者,六朝人最工。盖承汉分之余,古意未变,质实厚重,宕逸神隽,又下开唐人法度,草情隶韵,无所不有。”认为六朝书法开一代书风,在未变古意的前提下,开辟出质实厚重、宕逸神隽的审美书风,对我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康有为认为北朝的造像题记亦以独特的精神风貌和艺术内涵为人们提供了深厚的书法给养,堪为学书者的取法源泉。他给予其积极的肯定和评价:“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构字亦紧密非常,岂与晋世皆当书之会邪,何其工也?譬江、汉游女之风诗,汉、魏儿童之谣谚,自能蕴蓄古雅,有后世学士所不能为者,故能择魏世造像记学之,已自能书矣。”造像碑“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构字亦紧密非常”的书法特色给康有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姜兴绍造像》上部为造像,下部为题记,其碑阴、碑阳下侧均有长篇题记。其书法出自于民间匠人之手,为楷书书体,仍有方笔隶书遗意,横画收笔时见波磔,所以《姜兴绍造像》属于隶楷过渡时期的书体类型。《姜兴绍造像》碑阴及碑阳长篇题记为民间书法,信手而书,不事雕琢,出自手镌,因而最大程度地将书写者的情感状态、个性特点表现出来,颇见其情感流露和个性特色。《姜兴绍造像题记》结体方正、朴厚稚拙、方峻刚健,深具意态,章法布局上则宽博疏放,益发突出字势的厚重雄强。此造像碑题记用笔深稳厚实、雄伟劲健,雄强的内力随点画倾泻而出,因而笔画方厚拙重,给人以沉实凝重之感,其中洋溢着旺盛的生命激情和内在精神冲力,真实、深具自我个性的精神风貌亦在笔力、线性张力上呈现出来。《姜兴绍造像题记》雕刻精美、笔力浑厚峻劲,在整体上呈现出朴实厚重、宕逸神隽的审美风格特点,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