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 赏】 文彭草书《五律扇面》

2018-03-06 13:41:07 来源:书法报 点击:
文彭草书《五律扇面》

文彭草书《五律扇面》 洒金笺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骤雨竟朝夕,原田处处池。济阴元不改,渍潦更何之。沉稼愁无尽,为鱼滞在兹。蛟龙莫深斗,转觉此生危。

 

  文三桥的幸运或者不幸都在于他是文徵明的儿子。生在一个艺术巨匠家里,似乎时时刻刻都有人在背后冷冷地注视着你、监督着你。传统中国,不管是社会还是家庭,等级观念分明,长幼尊卑、衣食住行,礼法维系着社会的基本秩序,也规定着人们的基本行为。即使是向往自由、诗书言志、翰墨寄情的艺术种子,在德高望重的父亲面前,一定是谦卑和虔诚的,小心、谨慎、不越雷池一步,应该是他们的生活常态。这样的生活态度必然会影响到艺术心态。

  文徵明享高寿,年九十而终,去世时(1559年)文彭已有62岁。文彭诗文书画俱佳,喜藏书,是文人篆刻的开山鼻祖,在印学上的地位要比在书法上高得多。这自出机杼的偶然其实也是艺术和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他有所准备的结果。从这一点来说,文彭是幸运的,也是天赐良机。

  但其腕下又有毕肖其父的行书手段,几可乱真。艺术天赋、才情加上良好的艺术环境熏陶,促使文彭要想超越其父,只能另辟蹊径。他多多少少离经叛道的心理,也会在笔下潜意识地体现出来。书画史上能父子并举的其实不多,二王、二米当然是经典,二苏(苏轼、苏过)、二赵(赵孟頫、赵雍)便有些勉强。而二文会随着时代的推移被更多人逐渐深刻地认识到。

  此作(如图)为草书扇面,就大有脱略其父蹊径的身影。奔放洒脱的气质、飞动不羁的点画,不过在缠绕回环中,仍然有那么一点迟疑,或者说不肯定。但是,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其结构已基本摆脱其父的拘束,不像其他文门弟子那般亦步亦趋,特别是几组连接牵丝处,多有张旭、怀素的余风。而用笔似受张旭的影响更多,在“肥草”的范围之中,圆浑而绵实。整体富有画面感,大小穿插,曲直结合,虚实合度,似舞蹈,也似歌唱,予人轻松愉悦之感,但也透露出一些意在笔先的设计。这或许是胸有成竹的体现,也或许是未臻化境的痕迹。

  如果说文彭通过努力与文徵明略微拉开了一点距离,这距离就在其笔下的虚和之处。文徵明用笔更实,有僵化之嫌。论笔力,三桥不能望其父项背。但三桥笔下要来得轻松,也来得自然,故在气韵上,便能小胜一筹。三桥毕竟是有志气之人,不愿完全仰仗其父鼻息,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这种欲变又不能完全变的最终形态,我们也不便过于苛刻。

  单从此作分析,三桥的字势略紧,仍难逃文徵明的笼罩,但其在草书长笔画的铺展方面,已有自己的心得。既不斤斤计较笔下每个字的绝对稳重,也不过分追求整体的平正,而是在摇曳多姿的摆动中去寻求一种更高级的平衡。此作最大的优点是,整体并不是许多草字的简单重叠,而是一种带有生机的草意的发扬。如果我们把这定义为险绝,显然文三桥是不满足于那种千篇一律、字如算子的安排。从这一点出发,文三桥在审美的境界上已高出其父,也高过了众多文门弟子。这或许可以说是创造力的将实现。 

  文三桥是博学风雅之人,其印章“七十二峰深处”“琴罢倚松玩鹤”等,古雅虚灵,影响后世至深。在艺术史上不能完全摆脱其父的名声影响,确实是他的遗憾。但又能有自己的几个空间,平生都与热爱打交道,这只能说是他的福报不浅。生在文家,在当时的吴门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但他也确实对得起“虎父无犬子”的称谓。

  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曾任两京国子监博士,人称“文国博”。文徵明长子。

作者(李金豹)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