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衡日记:一九四九年前后的故宫》读后

2017-11-30 11:41:41 来源: 点击:
《马衡日记:一九四九年前后的故宫》读后

 

■汪 亓

 

  与许多同事一样,对于马衡先生的名字还是从进故宫博物院工作才知晓的。 

  在2005年本院举办的马衡先生捐献文物展上,见到先生生前以及家属遵其遗愿捐献的碑帖、青铜器、印章、甲骨、书籍等部分文物精品。后来,又翻阅《马衡捐献卷》画册,从先生捐献的一件件数十年收藏、研究的文物,从先生将个人藏品无私地捐献给自己供职27年的故宫博物院的无私行为中,进一步体会了蕴含在先生生命中的对故宫博物院的挚爱之情。

  由于同事华宁女士参与了先生日记的释文、标点等工作,我有幸在她那里看到了日记的复印件。虽非手泽原件,但当一行行清雅隽永的字迹映入眼帘,一种莫名的亲切像阳光似的给我带来了暖暖的感觉。及至细细读过《马衡日记:一九四九年前后的故宫》,看到浮现在字里行间的先生对事无巨细的工作的满腔热忱,看到不加修饰的记述中传递出他为故宫事业、为典藏文物殚尽心力且不辞辛劳的种种情形,一种崇敬感与钦佩感交织的情绪油然而生。

  本书收录先生日记起于1948年12月13日,止于1951年12月31日,时间正是中国命运发生转折的特殊时期,更是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阶段。尽管只有短短三年时间,然而故宫博物院工作在不断调整中逐步显示出的良好成绩,哪一些没有先生倾尽心力的投入呢?

  作为院长,先生始终有条不紊地继续博物馆的正常工作,如厘定文物名称、安排文物征集、规划对外展览等,恪尽职守,且饱含深情。传拓虢季子白盘的工作,最能说明先生对文物投入的热情。虢季子白盘(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周青铜重器。盘形制奇特,似浴盆,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1950年初,刘肃曾将虢季子白盘捐赠给国家,2月28日在京获观尚未拓墨的虢季子白盘之后,先生于4月27日“与陈万里、马子云商量拓全角,付之石印”;6月6日“与马子云研究虢季子白盘拓法”;9月1日“到古物馆看虢盘拓本已成五之一,浓淡处尚有改进之处”;9月19日“马子云拓虢季子白盘全角,历时两月余,今始告成,远望如照相珂罗版,开铜器拓本之新纪元,可谓试验成功”。既能见到先生事关文物、悉以躬亲的办事原则,又能感受他对这一全角拓的成功而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

  博物馆购藏文物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幕后讯息,若非当事人叙述,则其中秘辛常人不会知晓。今存浙江省博物馆的元代黄公望《剩山图》是《富春山居图》的前段,抗日战争时期为画家吴湖帆所得,极为珍爱,由自称其居为“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可见一斑。据先生1949年7月7日所记,“余前年在沪,与森玉往说之,劝其让与故宫,俾与所藏此卷复合”。虽然此举未能实现,但于此可知,《剩山图》还曾与原藏故宫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图》有擦肩而过的缘分,这为二图的流传增添了一段怅惋的插曲。类似的讯息在日记中多有出现,如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王诜《渔村小雪图》卷、白云观所存一部《道藏》等国之瑰宝的入藏经过,对于文物的收藏史而言显然是不可忽视的。

  以上简略讲出先生在日记中反映的与文物工作有关的两个片段,这仅仅是冰山的一角。日记中展现的内容涉及故宫博物院在1949年前后的转变、其时学者与博物馆人员的思想状况、学术交流、学界交往、社会生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带着不同背景的读者,会从自己的角度揭开尘封50年的文字,找寻各自的落足之处,审视当年的一段历史,品味人生。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