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决不因为迁就美丽而违反自然

2017-11-28 16:25:45 来源: 点击: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后以右任为名,晚号太平老人,为近现代书法家、政治家。早年受私塾导师启迪,接触以传统帖学为主,民国初年于陕西任要职,复广搜碑石,醉心于北碑书法,遂逐渐形成独特的碑体书风。其碑体书法虽未刻意于线条的刚猛劲利,也不特意追求奇崛的结字,自然具备一种宽博浑朴恢弘气度,为清末民初日趋僵化的碑学书法別开生面。

         1931年于右任于上海成立草书社,从事历代草书的研究与整理,并致力于标准草书的书写与推广,寄望藉此节省大众精力及时间,以增强国家竞争力,反映出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从碑体书法转型为标准草书的巨大变化,不仅呼应他早年投身革命的开创精神,也为草书在现代找到新的意义与方向。对于书法,他提出“决不因为迁就美丽而违反自然”的书写观,可说是于右任草书的最佳写照,无论是单字的点画、线条与结构,或是行气与章法等,都搭配得恰到好处,达到顺乎自然的最高书学境界。

《草书五言联》

         本幅根据书风与签款推测,应为70岁之后所书,约在1950年代前半。诗句为丘逢甲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989)所作《戊戌元旦试笔》,表达对光绪皇帝变法的期待。此联结字稳固均衡,线条流转中兼有提按变化,并维持一贯圆润浑厚的品质,点画间多有涨墨表现,增添份量感与变化性。

释文:沧海波全定 神州日再中 于右任

《正气歌四屏》

         此四屏录南宋文天祥《正气歌》,书于1964年五月,是于右任最晚年的长篇大作。于氏一生书写此作不下十次,随着不同时代体现各时期书风面貌。本作虽维持标准草书字形,然结字富含变化,随处皆有令人惊奇之趣味,线条遒劲凝重,时而搭配飞白与迟涩用笔,墨色浓淡虚实交错,整体气势连贯,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

行楷《诸葛武侯传节句》

         此作约书于50岁左右,其中穿插了几个草字,仍以碑体为主。通篇结字宽博舒暢,用笔润泽饱满,点画充满变化。碑学书法对于金石气的重视虽然令人耳目一新,然过度强调反而成枷锁,于右任能巧妙脱去刻意的碑派用笔,书写出自然酣畅的朴实线条,搭配左右开展的结构,更显古雅大方。

《行书七言联》

         联文:“袖中异石未经眼,海上奇云欲荡胸。”约书于50岁前后,丰润线条搭配飞白的使用,使得单字在书写上皆带有明显的速度感,加上连笔的行书笔意,让全作带有丰富变化,改善碑体书法常见的生硬板滞,让碑体书写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草书《辞斗口农场诗》

         1929年的陕西大饥荒造成两百多万人饿死,事后于右任以老家泾阳斗口村祖产为基础创办“斗口村农事试验场”,向农民传授农耕技术,并立嘱愿将农场捐出。诗为1941年辞别农场所作,该年底前往甘肃、青海考察如何建设大西北。此幅用笔结字特显跌宕激昂,虽为淡墨书写,线条却不单薄,积墨处犹现运笔踪迹,墨色变化多端,为其书法之精品。

行楷《吕坤呻吟语》

         书于76岁,抄录晚明吕坤《呻吟语》,赠予其孙建中。吕坤深感所处社会已病,希望藉《呻吟语》提出解药,其中包含不少修身治国的精辟言论,今人亦頗能借鉴。全作以行楷为主,時而夹杂草字,虽然字体不同,却元冲突感,反而显得自然融合,反映书家对于字体的统整能力。尽管“其心”与“天下之”出现五次,其“笔笔皆活”的书写观完全克服了重复性的难题,反而形成同中有异的趣味变化。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