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再不引起重视,汉字两代就失传了

2017-11-20 10:28:31 来源: 点击:

 

        年初,央视节目组特邀书法家陈振濂先生作客《开讲啦》栏目,主讲中国书法,当节目进行到中途时,陈振濂突然发问观众:“大家平常发短信是用拼音还是手写?结果500人中只有3个小孩是手写。”这一现象重重刺痛了陈振濂的内心,事后他无奈地叹了口气,

“书写再不引起重视,汉字两代就失传了,这将是中国文化最大的危机。”

▲ 陈振濂书法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手机、互联网的普及,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国人汉字书写能力越来越差,笔不成形,字不成体,写字越来越难看,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 商·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熊秉明先生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它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汉字的发展与演变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当下的人们已习惯于键盘,它打出的每一个字,都是标准的印刷体,看上去又清楚又美观,更重要的是快捷,即使当年的大书法家赵孟頫可以做到日书万言,而如今一个小孩子使用电脑打字轻易就可赶超他。

▲ 奏章上面也是书法

        然而今天却大不相同了,毛笔已基本退出了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即使是硬笔书写,也只在很有限的范围内了。

▲ 每个孩子都应有一笔美丽的姿势

        正是因为古今这种差异,使得今天的人们与书法的确产生了一种空前的距离感;而这种距离感,让一部分人对书法失去判断眼光的同时也失去了判断的自信,也让一部分人正好利用另一部分人的审美低下和不自信钻得了空子,从而忽悠大众。

▲ 三国书法家皇像的章草《文武帖》

        因此,今天的中国,毛笔退出实用书写,对于中国书法未必完全是坏事,它可以使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更专业,更纯粹,也更有尊严。但是作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那就是可怕的了。

▲ 在西方科技盛行的当代,我们看到的多是英文

        中国文化要走出去,获得世界的认可,首先是要认识自己,保持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文化,而不是被西方改造。

        在这条路上,我们妄想走捷径,去刻意迎合西方国家的口味,那是我们的心态出了问题,也是我们彻头彻尾的不自信的表现。

▲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课堂笔记《讲堂录》

        说到底,崇尚书写,让中国人拿起手里的毛笔,并不等于人人都要成为书法家。任何艺术,尤其是高水平的艺术,都只是少数人才能掌握。艺术家永远都只是社会中的个别。

        即使在古代,像二王、颜柳、颠张醉素、苏黄米蔡等这样的书法家,一个时代能有几个?那些能将一笔小楷写得打动科举考官的进士、状元们,有几个成为了书法家?更不要说那些以抄经刻书为业的写字匠了。

▲ 颜真卿在44岁时书写的《多宝塔碑》

        因为真正的中国文化,在你拿起毛笔那一刻,已经有了——这一管竹枝、一撮兽毫合之而成的毛笔,与民国人手上的那一支,与明清人手上的那一支,与唐宋人手上的那一支,与秦汉人手上的那一支,甚至与更早的中国人手上的那一支,并没有质的不同,书法这一门举世无双的独特而古老的艺术也正是由这样一支毛笔成就的。

▲ 我们手里的这支笔与古人并无二异

        书法作为一种审美对象被人欣赏,这是艺术的功能,但人们似乎忽略了艺术还有另一个重要功能——叙事。当下书法家们缺少主动与快速发展的社会生活相对接的意识,导致书法虽然普及面很广,但始终很小众,局限于较小的精神世界。

而这一现象可能将一直存在,所以面对书写,当前依然是最危险的时候。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