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九年那场醉:《兰亭序》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2017-11-16 14:32:50 来源: 点击:

         不要说书画界,就算是世人

         也无人不知王羲之,无人不晓《兰亭序》

         那么,今天小编就带你走进《兰亭序》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起源于

         一次风雅的社会名流Party

         永和九年,王羲之在兰亭组织了一次活动

         谢安、孙绰等四十多位社会名流到场

         曲水流觞,饮酒作诗,好不快活

         文徵明 《兰亭序图》局部

         哦对了,大书法家王献之是一首都没憋出来

         因为人家还不满十岁啊!

         后来,他们决定将当天创作的诗编成诗集

         请王羲之作序,这就有了《兰亭序》

         没想到

         原作竟然是草稿

         当时王羲之是一挥而就,草拟了一篇序文

         据说,第二天他准备抄写成正稿时

         反复抄写,都觉得气韵布局和笔画结构都不如草稿

         他又是惊奇又是苦恼

         一是为自己的书法所惊喜

         二是草稿太多涂改,不好拿去见人啊

         最后他还是挑选一份正式抄写的拿去作序

         但他也把草稿保留下来

         像传家宝一样留给了儿子王献之

         我们今天所见的,就是这份草稿版

         所以你仔细看,会发现《兰亭序》有多处涂改

         超级粉丝唐太宗

         耍计得真迹

         唐太宗是王羲之的超级粉丝

         不惜花重金,四处搜求王羲之的书法真迹

         唯独没有《兰亭序》

         御史萧翼也在帮皇帝寻找

         最终将目标锁定为辩才和尚

         辩才是王羲之第七世孙智永和尚的得意弟子

         很有可能藏有《兰亭序》!

         于是萧翼放长线钓大鱼

         假扮成书生接近辩才,找他切磋书法

         一来二去,言谈甚欢,变成了知己

         一天晚上,终于引得辩才取出《兰亭序》

         他当场拿出唐太宗征召《兰亭序》的诏书

         人证物证俱在,皇帝之命,不能不从!

         没有真迹

         感谢还有山寨

         王羲之距今1700年了,一幅真迹都没留下来

         现在所见的王羲之墨迹全是后人临摹的

         而《兰亭序》唐宋时期的古摹本也只有十几件而已

         所以在这件事上,得感谢唐太宗山寨

         他诏命当时的书法名家临摹《兰亭序》

         其中就包括虞世南、欧阳询、冯承素等人

         然后他就拿这些山寨的《兰亭序》赏赐给大臣们

         上图《兰亭序》为冯承素的摹本

         我们今天看到的《兰亭序》也是摹本

         据说是用双勾描摹,就是象画工笔国画那样描摹

         虽然真迹失踪,但万幸还有摹本

         才能让后世感受到《兰亭序》的风采

         王羲之

         的喜和悲

         《兰亭序》一开篇,是很美好愉悦的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的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这一天,忽然觉得生命这么美好

         在丧乱年代长大的王羲之,很少这样心情舒畅

         王羲之手札《丧乱三帖》,表现出他悲观、愁苦的情绪

         但《兰亭序》后半段是比较悲哀的,他说

         古人在兰亭聚会雅集,留给今天一纸沧桑

         而我们今天在这里聚会,也很快乐

         可是以后的人,也可能感慨我在这里的存留

         大概也觉得我们很悲哀啊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王羲之对生命的无常感

         全在这悲喜交集里的感慨里了

         当你读懂了这个,再从书法的角度看《兰亭序》

         就会更深刻地感受到这其中的魅力……

为短而生”: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