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艺术人生

2017-11-03 15:20:00 来源: 点击:

        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廪生。郑板桥出身于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其幼年丧母,靠后母抚养。少年时从学于先辈陆震,20余岁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乡试中举,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七年出任山东范县知县,一年后调任潍县,之后罢官。他书画上常用的印章印文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乾隆东封书画史》、《七品官耳》等,可谓是其生平的真实写照。

        郑板桥为政富有才干,极其痛恨官场的腐败,同情下层民众。在潍县任上的前两年,适逢山东闹灾荒,出现了“人相食”的悲惨景象,郑板桥采取果断采取应急措施,不及申报上司批准,动用官仓粮食借贷给灾民,不想秋后灾情依然严重,他焚烧了所有贷券,采取以工代赈之法,修城凿池,招徕远近灾民赴工就食;责令邑中大户开厂煮粥,敦促积粟之家平粜囤粮,使饥民得以度过灾荒。然而这些措施,却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后被诬罢官。他离潍县时,两袖空空,仅有图书数卷,百姓痛惜挽留。

        板桥罢官后居住扬州,以卖画为生。他工诗善画,喜欢画花卉木石,擅长兰竹;书法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板桥一生阅历丰富,风雨坎坷。他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他的思想基本上是通过画中诗的形式来表达,表达其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透露着人道主义精神。他不仅是一位画家、书法家,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人,对诗、词、歌、赋、小唱等均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他的诗文,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在清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