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与曾国藩:把字写好,把人做大

2017-10-25 10:24:03 来源: 点击:

 

        历史上的伟人多因他们专精的事业而名世,实际上能达到事业专精高度的伟人则通常都是博大宽广的。只是他们的博大宽广往往被他们的专精之名所掩。

        曾有人作了个圣人榜,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标准的只有两个半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算半个。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王阳明、曾国藩在书法艺术上不为人知的一面。

        王阳明:书法创作亦是一种“知行合一”

        王阳明是一代“心学”大师,他在哲学和思想方面的巨大身影,不仅掩盖了他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功绩,更掩盖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

王阳明书法

        王阳明在书法上亦可称为明代大家。明代大家徐渭曾称书圣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阳明则“以人掩其书”。(据查,王阳明其实是王羲之的伯父王导的第四十世孙。)

          他将心学融入书法。直书胸臆,细看他的书法,犹如风卷云舒,呈现出灵动飞舞的气势。

王阳明 《象祠记》(局部)

        王阳明在写字上是非常勤奋的,据说王阳明在成亲后,暂住在岳父的官邸里。官邸内有数箱纸,王阳明每日用这些纸练习书法。翌年十二月,当王阳明启程回余姚时,盛纸的箱子都已经空了,可见王阳明练习书法的刻苦程度。

        王阳明追求“怡神养性以游于造物”,“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入穴冥。道在险夷随地乐,心意鱼鸟自流形”的“真乐”或“真悟”状态,他的书法体现的正是这种超然怡悦,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

王阳明书法

        王阳明的学生回忆到,吾师云“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他练字并不是简单描摹字形,而是要掌握写出这一字形的方法,所以必须拟形于心,凝思静虑。

       王阳明无意于书,却矫矫不群,这是以他的道德学问、为人之道渗透于书法的结晶。

王阳明书法

        观王阳明书法,我们看到的是,书法创作亦是一种“知行合一”的过程与体验,流露的是卓然超越的真性情。

王阳明书法

        曾国藩:只要努力写字,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曾国藩能成为半个圣人,不是因为天赋异禀,而是由于后天的努力。

        据说这个人不仅不聪明,相反倒是挺笨,无论考学还是当官,开窍都相当晚,他从十四岁起参加县试,也是榜榜落第,接连七次都名落孙山。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十三岁那年,曾国藩的命运之路突然峰回路转,这一年他中了秀才,凭借自己的勤恳努力,一路青云直上。

曾国藩书法

        曾国藩在家书和日记中,无数次提到自己写字的用功,并把写字作为日课。

       比如,“每日早起,习寸大字一百,又作应酬字少许”;“每日笔不停挥,除写字及办公事外,尚习字一张,不甚间断”;即使在同太平军作战期间,也能“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

曾国藩书法

       在战斗中,他屡败屡战;在书法上,他写了又写。所以,最后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不是最能干的,而是最能坚持的。

       有个段子说,曾国藩写字成癖,尤其喜欢写对联,包括挽联。他写完了死人的挽联,就给活人写。有一次他给同僚写挽联练字,碰巧那人进门撞个正着,梁子可就结下了。

曾国藩书法

        曾国藩有一套理论,他将乾坤之道寓于书法,认为作字应刚柔并济。有理论作指导,有勤奋作支撑。书法里有乾坤,却不止乾坤。因此曾国藩写得辛苦,写得漂亮。

曾国藩书法

        正如曾国藩认为的,磨练自己要有如鸡孵蛋般的耐心和韧性。他的一生,就是不断自我攻伐、自我砥砺的一生。因此也是不断脱胎换骨、变化气质、增长本领的一生。

        王阳明、曾国藩的墨迹现存于世的已经不多,今天精选了两人的存世力作,以飨大家。

        能吃天下第一等苦,

       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

曾国藩书法

曾国藩书法

曾国藩书法

曾国藩书法

曾国藩书法

王阳明书法

行书《矫亭说》神采苍秀,笔势纵逸,

蕴藉而隽逸,豪放而舒展。

王阳明书法

王阳明楷书《纪功碑》

沉着刚劲,端庄高雅

王阳明 《与郡伯梁执事手札》

王阳明 《象祠记》(局部)

        《象祠记》是王阳明龙场贬谪期间所书,行笔疾如风雨,矫若龙蛇,纵横跌宕,变化万端,是神韵超逸、气势豪迈的佳作。随意为之而无飘浮之嫌。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