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的成功学——“杜权”

2017-10-12 11:12:21 来源: 点击:

 

吴昌硕刻 芙蓉石自用印闲章 杜权

        吴昌硕对篆刻,书画人而言,是个有名到家的人物。他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并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吴昌硕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是杭州西泠印社的第一任社长。他的篆刻兼融浙派、皖派之长,但又能融会贯通、发展出了强烈的个人风格。

        但从他如今大神的地位上回头去看,我们会发现吴昌硕其实是个相当“零基础”的人物。

        家境贫穷,少年时代身体瘦弱,个头矮小,容貌上也不太如意。并且因为性格内向,对当时读书人最流行的公务员考试也缺乏积极性。可以说,按照一般人的标准,吴昌硕一度就是个没啥资本,还满脑子理想主义的穷屌丝。

         这样缺乏社会资源,又没什么身体本钱的吴昌硕,是凭什么玩出了“个人品牌”,成为一代大师,被膜拜至今的呢?

        其实吴昌硕的成功理由,就是两个字可以概括——“杜权”。

        “杜权”是一个名词,形容闭塞中发动生机,带来变化。

        《列子·黄帝篇》载:“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见其杜权矣。”“杜”,即“杜绝”的“杜”,意为“阻塞”、“闭塞”,“权”则解释为权变。

        吴昌硕所用的印章中,“杜权”一印引用的便是《列子》中的典故。

吴昌硕 兰花

规格:85×34.5cm 约 2.6 平尺

         这幅画作左上部分由吴昌硕本人落款“桃花山头得此佳种写寄石友老兄先生弟俊卿”,右下则是沈石友的两首应和诗与题记。画作以书法的笔触写出兰草的叶与花,笔力雄浑,朴拙苍茫,力透纸背,又意蕴丰富、气象万千。

吴昌硕 兰花(局部)

         与古人那样反复强调枯寂而简素的气氛相比,他的绘画有着强烈的生机,这份生机就是他个人的名片。

         而关于吴昌硕画花卉,还曾有这么一个故事:吴昌硕四十岁时结识了任伯年,任曾经对他说:“你有很深的书法根基,不如以写篆书的笔法画花,草书的笔法来写枝干,变化贯通,就可以体会到画理的奥秘了”。吴昌硕一听之下,大感受到启发,从此和任伯年成为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再如东南秋拍此次《兰花》立轴的原主人——沈石友也与他堪称莫逆。两人虽年纪、经济状况相去甚远,但志趣相投,相交甚笃。吴昌硕常替沈石友收集古砖篆刻铭文。而沈石友则常以家中收藏供吴昌硕增闻见识,并以经济资助吴昌硕学艺。

        吴昌硕曾说:“我与石友论交为岁壬午,今三十余年。石友生于戊午,我生甲辰,以齿论,石友固兄事我,征其学识,我窃愧之。”由此可见沈之深厚学识,对吴昌硕的帮助之大。

        归结下来,我们会发现一条吴昌硕的“成功学”轨迹:保持学习习惯,选择跨界思维,树立个人辨识度,建设良性朋友圈。

        当然,关键还在于——永远不要在困顿中放弃,永远变化中再寻生机。而我们今人在欣赏吴昌硕精妙绝伦的艺术时,还能够品味到这些作为画外故事的“附加值”,这也算得上是收藏“真趣”之一了。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