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名家养生十二帖

2017-10-11 16:55:10 来源:网络 点击:

        《夏热帖》,五代,杨凝式书,纸本,手卷,纵23.8cm,横33cm。草书8行,共32字。《夏热帖》是杨凝式写的一封信札。内容大致是,因天气炎热,送给僧人消夏饮料“酥蜜水”表示问候。此帖是杨凝式唯一的传世草书作品。

 

        《肚痛帖》唐,张旭,释文: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如何为计?非於术。按:於术。即白术,产于於潜为道地上品。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置於朁县,属丹阳郡,县治即今浙江临安市於潜镇。东汉时改於朁为於潜。《药性字典》载:“白术之产浙江於潜者,号称於术,性尤驯良”。列为中药浙八味之一。

 

        《神仙起居法》五代杨凝式76岁所作草书纸本,纵27厘米,横21.2厘米。当属其晚年代表作。为古代医学健身的按摩方法,全文为:行住坐卧处,手摩胁与肚。心腹通快时,两手肠下踞。踞之彻膀腰,背拳摩肾部。才觉力倦来,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厌频,昼夜无穷数。岁久积功成,渐入神仙路。乾祜元年冬残腊暮,华阳焦上人尊师处传。

 

        《地黄汤帖》,又名《新妇帖》。系东晋王献之的草书作品。六味地黄汤可抑制衰老,经科学研究发现,人胚胎组织肺细胞,在经过六味地黄汤的处理,可多活十二代。一般而言,这种从人胚胎上取得组织经处理而成的培养细胞(叫做原代细胞)不同于传代细胞。这种原代细胞最多传二三代即退化,有的很快就会死亡。由此可见中药名方——六味地黄汤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鸭头丸帖》是王献之行草书作品。说明:绿头鸭血为家鸭的血液。以取鲜血为好。味咸,性寒。能补血、解毒。用于失血血虚,或小儿白痢似鱼冻者,可以取鲜血趁热饮,或冲入热酒服。此以为丸剂中,以助诸药之功。

 

        《平复帖》,晋.陆机书,纸本,手卷,草隶书9行86字。释文:彦先羸瘵 ,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量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此处病患为肺结核。

 

        明末清初医家傅山,行医治病,潜心著述,吟诗作画,并与顾炎武、阎若璩、阎尔梅、朱彝尊等学人考证晋祠,感怀晋史。傅山待友必煮茶,故有人也将云陶洞称作茶烟洞,“石室茶烟”是晋祠内八景之一。景宜园距云陶洞数步之遥,园内“杂树交荫,希见曦影”,此地为傅山饮茶品茗处。

 

        《养生论》是存世的赵构精品力作之一。《养生论》文名。三国·嵇康作,嵇康的养生思想包括养形和养神两个方面。一方面,形神相互依赖,彼此影响,养生既要养形,也要养神;另一方面,神主形从,神统御形,形服从于神,养生重在养神。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琼山人,明嘉靖举人。“野人闲种树,树老野人前。居止白云内,渔樵沧海边。呼儿采山药放犊饮溪泉。自著养生论,无烦忧暮年。”诗中所述山野老人种植树木,代代受益。居住在高山之上,与白云为伴,捕鱼采樵,甚至远游沧海之隅。采煮山药为食,汲勺溪泉为饮。这是自己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

 

        《食鱼肉帖》,系唐代高僧怀素(737~799)和尚所书著名书帖。释文:“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疏(按:此字左半已破损)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嬴也。九日怀素藏真白”。怀素食鱼非但不悖佛经《大智度论》之理,又顺应人体自然健康之法。

 

        《复盆子帖》,行书,苏轼书。释文:复盆子甚烦采寄,感怍之至!令子一相访,值出未见。 当令人呼见之也。季常先生一书,并信物一小角,请送达。 轼白。苏轼精通医药,深谙复盆子之药用价值,故尔着人多为采摘,以作养颐保健之用。注:复盆子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华东复盆子的果实。富含维生素C、糖、微量元素等,可作强壮剂,补肾固精,明目,止泪,治神经衰弱、阳萎、遗尿等。

 

        《脚气帖》宋,蔡襄书。释文:仆自四月以来,辄得脚气发肿,入秋乃减,所以不辞北行,然于湖山佳致未忘耳。三衢蒙书,无便,不时还答,惭惕惭惕。此月四日交印,望日当行,襄又上。 中医理论认为,湿脚气虽为皮肤病,但与人体五脏六腑、经络及各器官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内治方法亦不容忽视。在采用外治方法的同时,可配合中药汤剂治疗。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