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王铎与杭州的又一次相遇

2017-09-01 15:46:43 来源: 点击:

 

         1627年,王铎任福建考试官,沿运河到过杭州。390年后,王铎又一次与杭州相遇。

         从浙江美术馆获悉,9月2日,“健笔蟠龙——王铎作品展”将于浙江美术馆开幕,展出明末清初的大书法家王铎书画作品50多件,其中书法为多数,而书法作品中,以草书居多。王铎凭其书法著名,但他也作画,其画被誉为山水“沉沉丰蔚,意趣自别”,花草则“超脱名贵”,因此除书法外,展览亦展出不少王铎山水、花卉作品。

王铎 书杜甫诗《空囊》(1650年) 故宫博物院藏

1627年,王铎任福建考试官,沿运河到过杭州府。

1644年春,王铎和梁羽明避难杭州。曾作书卷,后跋文“行舟雷锋四六桥前”等句。

其后一年,王铎同清贝勒博洛至杭州。时有一轴,款识“到杭州已逾时,稍暇,守愚养拙,聊以遣,每承欢眷拜谒。乙酉六月,王铎。”

2017年,浙江美术馆举办“健笔蟠龙——王铎作品展”,王铎与杭州又一次相遇。

明末清初,鼎革之变,旧时王铎“君择臣,臣亦择君”的选择,是饱受儒家伦理观念浸润的传统知识分子对政治伦理的深层反思,却也难逃内心深处的负疚,以及“贰臣”简率二字的道德指责。

王铎把他满腔的入世情怀与现实关怀附于笔尖,随形落纸,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健笔蟠龙”。

           浙江美术馆的“健笔蟠龙——王铎作品展”以“健笔蟠龙”为名,萃自吴昌硕跋文之“眼前突兀山险巇,文安健笔蟠蛟螭”句。此跋附于王铎所作草书卷后,已然点明王铎草书之“险”“健”势态。展览共展出王铎书画作品50多件,其中书法为多数,而书法作品中,以草书居多。虽于今世,王铎凭其书法著名,但他也作画,清人张庚称王铎山水“沉沉丰蔚,意趣自别”,又褒其花草“超脱名贵”。此次展览,山水、花卉亦在列。

展览共分三版块:

一是王铎的临帖,有轴、卷、扇面形制;

二是王铎的创作,内容上涵盖了自作诗、他人诗、手札;

三是其绘画,山水、花卉等题材皆备。

王铎 仿董源山水(1651年) 故宫博物院藏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又字觉之,号嵩樵、石樵、十樵、痴樵、雪山。明万历二十年生于河南孟津双槐里。曾祖、曾父、父亲均为诸生。王铎十四岁开始读书,十六岁入庠,三十岁中举,天启二年三十一岁时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同期入翰林院为庶吉士的还有倪元璐、黄道周,当时人称“三株树”和“三狂人”。“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同为储相”,获得了仕途中很高的起点。崇祯十一年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经筵讲官、教习馆员等职,秋讲日进讲《中庸·唯天下至圣章》,“力言加派,赋外加赋,白骨满野,敲骨剥髓,民不堪命,有司驱民为贼,室家离散,天下大乱,致太平无日”,遭到崇祯帝切责。弘光朝廷建立,入阁为次辅,次年五月十五日,豫亲王多铎进入南京,王铎和礼部尚书钱谦益等文武数百员出城受降。清顺治三年,以原官礼部尚书管弘文院学士,充《明史》副总裁。顺治六年,授礼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同年晋少保。顺治九年病逝故里,谥文安。王铎入清以后,大节已亏,颓然自放,“按旧曲,度新歌,宵旦不分,悲欢间作”。王铎于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以书法见长,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及诸多诗文书画传世。

王铎 临王操之等帖(1650年) 故宫博物院藏

          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他有“神笔王铎”之誉,他以其独特的书风和书学成就,确立了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王铎擅长真行草隶各体,楷书师法钟繇,又学颜真卿及柳公权,笔力洞达,既端正庄重,又显灵气俊逸。行草书最为世人所重,宗法“二王”,后得力于宋米芾,其手卷苍劲跳跃,布势连绵,变化神出。六尺到丈二巨幅立轴,写来得心应手,一气呵成,雄健悠肆,骨力畅达。王铎长于布局取势,章法奇特,为明未清初在草书上最具成就的书家之一。他与倪元璐、黄道周、傅山等书家一道,提倡取法高古,开展复兴书坛的活动,一扫明末书坛因循守旧之气,开创了明末清初大写意书风格局。

王铎 自作诗《问点平彭子作》(1651年) 西泠印社藏

           王铎的大写意书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在用笔上求“变”,错落有致,正欹相生,通过粗细、润澡对比强烈,给人造成惊奇的视觉效果;二是在用墨上求“涨”,创新性使用涨墨,使笔画自然渗化,造成一种模糊、浑沌、残缺的美;三是在结体上求“险”,结体紧密,姿态欹侧,追求奇险又能纵敛适宜,刚柔相济,通过正欹、聚散、伸缩等夸张组合,大开大合而富于动感;四是在章法上求“奇”,布局大小参差、刚柔相济,丰富多样;五是在幅式上求“大”,其书法多是大轴长卷,其气势上雄浑博大。

王铎 临褚遂良书杜甫《曲江对雨》诗(1634年) 天一阁博物馆藏

            王铎书法上追“二王”,高扬“独宗羲献”的旗帜始终不渝,对《阁帖》的研究最为深入。王铎早年临习《圣教序》,无论形神笔墨,均足与古人比肩,自云:“《圣教》之断者,余年十五,钻精习之。”师古临帖是王铎书法艺术的重要特色,他一生都在勤奋地临帖学习,“铎每日写一万字,自订字课,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五十年终日矻矻而不缀止。月来病,力疾勉书。”他甚至提倡“沉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跂彼室奥。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梦寐以之。”(跋《琼蕊庐帖》)。他临帖拟古,并非一味“规规摹拟”,从他大量的存世作品看,他把临古和创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既有经典的元素,又有自己的风格,他汲取魏晋书家中和典雅的韵致以节制个人创作狂放纵逸的“度”,勿使自己偏离书法本体,避免陷入“野道”之中,同时,运用自己的理解和情态去临写古人,使之成为一种创作形式。他临王羲之最多,但却用了几十种笔法、体制来临,以遗貌取神的意临来逆反古人,摆脱古人。此外,王铎广泛涉猎魏晋唐宋诸名家,但又“强项不肯屈服”于虞世南、柳公权、米芾等先贤,这是王铎胆大与气魄的表现,也是他此后研习各家流变、独树个性规模的基准点,反映了王铎的书法史观和对自我的高度清晰的认识。

王铎 山水(1651年) 故宫博物院藏

             从明天启到明崇祯初年,王铎任职翰林院,从而有机会看到皇家内府的庋藏,大量的晋唐真本书画大大提高了他的艺术视野和鉴赏水平。除能见到各类刻帖碑拓外,众多的唐宋元明经典作品上还留有他的题跋。从这些题跋中,可以欣赏到他极为精到细致的书法佳作,又可作为研究王铎书画师承关系的资料。这种博览和鉴赏的机会是其他艺术家不可企求的,也是攀登艺术制高点的必不可缺的条件之一。

王铎 自作诗《送友》 180cm×58cm 1636年 故宫博物院藏

           王铎生活在明清之交一个社会剧烈动荡、江山易帜的特殊时代。这个时代造就了他充满矛盾而苦难深重的内心世界,同时又激发了强烈的艺术创造性。他由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在清朝统治集团中又受到诸多猜忌和防范,故国楼台、旧朝往事,功名理想烟消云散。精神上的压抑和折磨转而为书法艺术上的寄托和放怀,书法成为其自我价值实现的最终门径。这种倾注和释放,使王铎的书法艺术开创出魏晋以来全新的视觉面貌。在“二王”中和艺术审美外建立起磅礴雄强的视觉冲击力。清王宏撰《石氏斋题跋》评:“文安学问才艺,皆不减赵承旨,特所少者,蕴藉耳。”清吴修《昭代尺犊小传》:“铎书宗魏晋,名重当代,与董文敏并称。”近代书画大家吴昌硕对其推崇备至,赞誉:“文安健笔蟠蛟螭,有明书法推第一”。启功先生说:“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代表了后人对王铎书法艺术上的高度肯定。

          “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

王铎 临张芝《冠军帖》(1650) 广东省博物馆藏
 

王铎 临张芝《冠军帖》(1649) 温州博物馆藏
 

          《冠军帖》的原作者相传是东汉张芝,可见于《淳化阁帖》《大观帖》。王铎有跋云:“淳化、圣教、褚兰亭,予寝处焉。……丁亥冬十月倏失此,搜床褥匦笥不得,如割如燔……丁亥十月二十日”。由此可见《淳化阁帖》是如何相伴在王铎左右,被其珍视。

王铎 临《汝帖》

            王铎临《汝帖》,立轴,字少相连,为《汝帖》中三枚字帖,并只取各字帖的一些片段。此件作品所临的释文为“吾夜中便如动劳体无处痛旦来得住顿惙耳汝寻/ 热甚汝习读为功吾疾劣遣不一一仆不想欻尔抟赤/ 狻其力甚于虎报我三日”,其中可断句的仅有“热甚,汝习读为功,吾疾劣”、“仆不想,欻尔抟赤狻,其力甚于虎”。

           临作从头至尾,撷取了孝武皇帝之书、陈伯智《热身贴》、阮籍之书,并试统一三帖书风。这般杂糅的临帖,真可谓是另一种“不规规摹拟”(见王铎跋米芾《吴江舟中诗卷》)。

           “时或不平感慨,十指下发出意气”

王铎 自作诗《吾洛与津为寇破》 224cm×50cm 1643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

          “文语”,为王铎所创。它是信札或赠予他人之言,只不过写在了扇面,或者立轴长卷。(薛龙春《王铎应酬作品的统计研究》)而这一条幅,内容并不合乎诗格,又非临帖,却是一篇长短有致的记叙小文。何不将其视为王铎写给王铎的“文语”呢?

         其写道:“吾洛与津为寇破,幸在山岩,渡河南行,雪冰涩粳。及至白门,乱寝复逮。舟中琴书如蜗牛角。丈夫何地不可栖,龙湫雁宕可为菟裘之处。”其中“洛”、“津”指河南府所辖的洛阳县与孟津县,后者即王铎老家。

         此书款识“癸未二月,至燕矶书事”。癸未(一六四三),第两年明朝灭亡;燕矶,即燕子矶,是南京城的名胜。王铎曾掌南京翰林院事,赴任途中亦遇“寇”(农民军)。上任那年,与好友张湛虚同游燕子矶。当写下这条幅,时任南京礼部尚书的王铎再至同一地点,而到来前历经了恍如当年的遭遇,甚至更惨痛——

         1640,王铎两接家书,得知父母病重,弟镡、侄无骄亡故,因请归家。后一月,王铎受命任南京礼部尚书。赴任,途中遇农民军。

         1641,好友兼亲家吕维祺死于寇难。母病故。好友黄道周遭遣戍。

         1642,安葬父母。农民军进据孟津,家人、亲眷百口人因而离家。妻马氏病故舟中。

         1643,滞留南京。

         王铎既达“白门”(南京城宣阳门,亦指南京),听着小舟中的琴书演奏,劝慰起自己,还寻思雁荡山是不错的隐居地(“菟裘”意,典出《左传·隐公十一年》)。

         王铎 王维诗《济州过赵叟家宴》《春过贺遂员外药园》

         王铎传世作以行草著称,此卷书大楷。至于他人诗作,王铎所书限于唐诗。文学上,他崇古,“偶所吐,辄为三代以上语言”。(见《拟山园选集·文集》,梁云构序)作为台阁诗人,他亦是“沾溉”新兴金台诗人的“京师三大家”之一。(见白一瑾《“京师三大家”对清初金台诗人群体的影响》)

         此卷即写的唐诗两首,为王维所作,其中《济州过赵叟家宴》描绘了一位赵姓老人的闲适生活,比如修药圃、晒农书,还描绘了他家宴客的情境,比如饮酒、写书法、吃野蔬菜;而《春过贺遂员外药园》是一首来自春天且写给一位遂姓员外的贺诗,因为他家的药园此时有美景、美食,他的人格也高尚。

         书此恬淡二诗,颇合王铎彼时心境。卷上跋云:“明日秣骡,入紫团峰及西厓诸胜,时酒甚酽,苏门泉声沸响,在吾几席。”王铎虽未入山,既听见泉涌于身旁。

         此跋更涉及这卷楷书的自我评判。王铎写道:“书绫卷,鲜书楷法者,即华亭玄宰亦未之觏也。”“华亭玄宰”即董其昌,是晚明书法大家。此话指出绫上作楷的珍罕外,又显露了大书法家对大书法家的在意。跋上还说:“识于后,将来一披览,于书道有进,定嫌此,欲唾於卷上。奈何,奈何。”王铎觉得,以后他的书法进步了,定会讨厌这卷作品——讨厌到想在上面吐口水!

         王铎 自作诗《峨嵋山记游》

         王铎自作诗《峨嵋山记游》的跋文写道:“书学当少年时,恒易言之。迨五十弥喻其难,盖书,古之迹易学,晋之神,瞠乎其后,逾写逾望洋,始觉少年气浮心粗,不臻其室,故往往轻为发议焉耳。精要难窥,外藩易涉。登五岳然后知山,浮海澳然后知海。诗、举业、文、画皆然。呜呼!索解人安得日日遇之哉。”

王铎 再跋《琼蕊庐帖》

         在《琼蕊庐帖》的跋文中,王铎道出他对自书的认知:“……此予四十六岁笔,五十以后,更加淬砺,仍安于斯乎?譬之登山,所跻愈进,愈峻以旷。已经崇峰,顿俯于下。凡画以自足,皆为河伯一流。”

         综概以上二跋,王铎自认五十岁后,其书法已在高峰之巅,但于学晋书本身,只望见山外有山。我们眼前的王铎,是一派自信开阔,又是一派谦卑怅惘。

         “沉沉丰蔚”

         王铎 《四季花卉图》

         “(王铎)间作花草,亦超脱名贵”,是《国朝画征录》里的话。“间作”,不常作也。现世存的王铎具款花卉画,有二十件。(薛龙春《王铎应酬作品的统计研究》)

         至于“超脱名贵”,此卷上有梅、兰、菊等等,花的品类是够高贵了,但就画论画呢?不如先读卷上的跋:“此卷拙庵年公甚相护持,但纸多粉,墨不相宜,兴至则强写。观其运墨,不动浓淡,不发光气,亦不可不审辨而为之”。此处,王铎提及文房材料的品质。其实本次展览中的楷书作《王维诗》后,亦跋有“笔、墨、砚皆精良”。而王铎看重书写工具,是一贯如此。有一回王铎作一书画卷,仅“为嘉墨故”。(《兰竹菊图并临阁帖卷》,上海博物馆藏)倘若评画,画意、画物当然不可缺一。而此画卷跋中所言之“强写”动机,预为画物“不发光气”的品相留下了辩解余地。

王铎 《西山积翠图》

         王铎 的《西山积翠图》,山势自高而远;山体一脉嶙峋曲折,其上唯险地及低处有树木;从中又可见栈道、宝塔;飞瀑间由云气断,对面有汉人坐而观之。近看,笔触似短粒,墨少层积。

         王铎不免受其鉴赏过的画熏陶。此画作于己丑(1649);而在丙戌(1646)正月廿日,王铎题李唐《长夏江寺图》,后识“王铎临摹后题于千秋馆”。

王铎题李唐《长夏江寺图》,后识“王铎临摹后题于千秋馆”

         在此立轴的诗堂里,王铎其实为“贵夫画山之本意”(郭熙、郭思《林泉高致》)写下了新注脚。他的另类注脚,是发乎作画体悟,而回归于反诘。他说:“仁,得衍气多;狂,得丘气。”这才是使作画需“无事静心”。然后进一步问:“山林者,天之所以休静者乎?”前人看重山水“实获我心”在先,于是作画。王铎却意指“自求心静”以游神作画,来与山林合。如此,他才问出的“山林者,天之所以休静者乎?”。这一思维,大抵与晚明的心学兴起相关,而王铎曾追认孟化鲤(阳明心学传人)为其导师(谢萌《王铎艺术思想的心学基础及其实践》)。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