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看遍红尘留给世人的99句话

2017-08-22 10:50:35 来源:网络 点击:

注:图来自平湖李叔同纪念馆编《格言别录》西泠印社出版社

《格言别录》则是弘一法师依清金缨《格言联璧》精心修编而成。《格言联璧》与弘一法师因缘殊胜,尝自言,恒学时习,常伴左右。

学问类

○凜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

存养类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并不小。”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功夫只在个定火。”

○陈榕门云:“定火功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矣。”

○以和气迎人,则乖湮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生,则梦寐恬。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沈潜;溪刻当涵之以浑厚。

○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持躬类

○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尤,逢喜而惧。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处事类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愚宜厚。处至急之事愚宜缓。

接物类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易免患。

○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张梦复云:“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又云:“凡事最不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此余数十年阅历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余生平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弯早耳。”

○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穷寇,不可追也。遁辞,不可攻也。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先益后损恩反为雠。先松后紧则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吕新吾云:“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又当尽长善救失之道。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

○又云:“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余,犹天地含蓄之气也。”

○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便是损阴骘处。

○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

○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随事讲说,随时开导。

○彼乐接引之诚,而喜于所好;感督责之宽,而愧其不材。

○人非木石,未有不长进者。我若嫉恶如仇,彼亦趋死如骛,虽欲自新而不可得,哀哉!

○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吕新吾云:“论人情,只向薄处求;说人心,只从恶边想。此是私而刻底念头,非长厚之道也。”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案此指言人之非者)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刘直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极有理;盖合者始也,散者终也,至于好散,则善其终矣。凡处一事,交一人,无不皆然。”

起家类

从政类

惠吉类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

○《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悖凶类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