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笔下的西湖之景

2017-07-28 09:24:33 来源:杭州日报 点击:

 

    西湖湖滨 刘海粟 1945年
西湖湖滨 刘海粟 1945年

  刘海粟与西湖结缘大抵始于上海美专开创旅行写生初期。旅杭写生在实行教学探索的同时,也在一段又一段往复的行程里为刘海粟创造出沉浸个人艺术创作的机会。西湖成了他早年绘画中的重要景观。

  1918年至1921年多次率学生赴西湖旅行写生期间,刘海粟或乘船或步行或登高,至三潭印月、雷峰塔、高庄、西泠桥、苏小小墓、断桥残雪、平湖秋月、孤山等处,写各种风景;赴忠烈祠,写建筑物;至净慈寺,写寺前之南屏晚钟……作油画《西湖烟霞》《北高峰》《春晓》《红籁所感》《回光》等。

  刘海粟这一时期的西湖风景以油画为主。目前我们可以见到的刘海粟最早的作品之一《西泠斜阳》创作于1919年,反映了他欧游以前作品的特点,着意于光色印象的描写。从画面看,较欧游归来的作品,由于写生法的运用,相对忠于再现,在色彩和造型方面,主观表现还不那么强烈。有当时的评论者认为,刘海粟性情十分强烈,喜主观地舒展自己的情感,然画面技巧率多“吃力”的感觉。但他的画,就是他自己,他是天分绝高的努力主义者,他是不故步自封而时刻向前探索的勇士。

  1923年春季旅杭写生,刘海粟“每日独登一天山,聆湖山烟云之变;每至夕阳西下,更依恋不忍去”,作油画《春》《春暮》,国画《叠嶂》《层峦》等。同年11月作中国画《九溪十八涧》,题云:“西湖风景以九溪十八涧为最胜,峥嵘奇崛,盘薄睥睨,迂回缭曲,身历其境,疑非人间。归而写其一角,犹依恋不止也。”这是他早期国画风格的代表,在他二度欧游时与《鸡冠花》《瑞士勃朗崖》等作一同展出,引起欧洲媒体关注,赞其能熔东西画法于一炉。

  1925年4月赴杭州旅行写生期间,刘海粟作油画《南高峰绝顶》《苏堤夜月》《杭州灵隐》和中国画《西湖写景》,并为《西湖写景》作长跋。1925年夏,作中国画扇面《西湖高庄》,后有胡适、张嘉森、黄炎培在背面题诗。胡适题:“我来正值黄梅雨,日日楼头看烟雾。才看遮尽玉皇山,回头已失楼前树。”并跋:“海粟作了这幅革命的画,要我在反面写字,我却规规矩矩地写了这样一首半旧不新的诗,海粟也许笑我胆小咧。”让人顿时想起郭沫若题刘海粟《九溪十八涧》:“艺术叛徒胆量大,别开蹊径作奇画。”与此跋相映成趣。1926年春,刘海粟于孤山作中国画《放鹤亭》,后为蔡元培所藏。

  1931年第一次欧游考察归国后不久,刘海粟便赴杭州、普陀,作油画《杭州北高峰之秋》《三潭印月》《暮秋》《倒影》《竹园》《鸡冠花》《春淙亭》《彭公祠》《吴山》《鱼乐图》,展现了他极旺盛的创作力。

  1933年4月,刘海粟在西湖丁家山麓作油画《虹》,现藏于刘海粟美术馆。此作曾参展同年6月举办的刘海粟近作展览会,并刊印于7月出版的《东方杂志》第三十卷第十三号《画家刘海粟之作品》,当时名为《西湖之春》。

  ——摘自季晓蕙《刘海粟笔下的西湖之景》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