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癖僧谁献古欢——读吴昌硕《夜游三峰寺》

2017-07-25 10:11:3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点击:

 

吟癖僧谁献古欢——读吴昌硕《夜游三峰寺》

  夜游三峰寺(国画) 136×68厘米 吴昌硕

  杨佐

  吴昌硕(1844.8.1-1927.11.29),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吴昌硕《夜游三禅寺》长136厘米、宽68厘米,作于1916年(农历丙辰年),时值吴昌硕72岁,现藏于荣宝斋。画面描绘的是一崇山峻岭的山脚下,近景为错落的山石、环绕的溪水,远处隐约的山峦,若隐若现,一轮明月透过流云,月光笼罩山野。而中景,也是作者描绘的主要部分,古木苍松中的寺庙,显得那么的寂静。寺庙中的僧侣都已酣睡,而山门之外一晚归僧侣正拾级抬手欲推开山门。作者在画面左上角空白处题跋曰“浪仙同作推敲势,吟癖僧谁献古欢。明月数峰云半坞,偶然游到写来看。夜游虞山三峰寺得此意境,丙辰秋九月吴昌硕”,从题跋上可以看出,作者在一个月高风清的夜晚来到虞山三峰寺,被三峰寺的夜景所陶醉,试图推开山门,却抬手又止,怕惊醒熟睡的僧侣,感觉吵醒的不是人,而是月夜静谧的境界。

  吴昌硕一生经过战乱、饥荒、流亡,直至后来成为一代书画大家。在他的内心,既充满“入世”的艰辛和坎坷,而又渴望“出世”的清净和悠闲。吴昌硕在书法篆刻方面造诣颇深,金石书法入画是吴昌硕的一个创造,他的绘画作品中,每一幅都是独创。此幅作品采用反“S”构图,白描手法,以浓酣、饱满的笔墨,粗笔篆籀双勾笔法勾勒山石树木以及庙宇溪水,线条古拙凝重,粗犷苍劲,笔笔如写,极少的皴擦,略施淡墨辅之庙宇以及近处山石。背景大笔横扫远山静云,留白为月,隐漏于树枝之间,一气而成,用笔狂放,淋漓纵横,苍茫浑朴,墨韵天成,直抒胸臆,以气势取胜。整幅画面点染从容,笔酣墨饱,看似写意,然富有节律,笔墨劲健,意境清远高旷,气息清秀可人。吴昌硕绘画以花鸟闻名,世人普遍认为他很少画山水。事实并非如此,吴昌硕的粗笔山水落笔豪放浑厚,别具风格,开创了中国山水画史的审美新格局。此幅《夜游三峰寺》那种燥中带润、润中带燥的笔道,那种携风带雨的力量感,那种大气磅礴的气势,实属山水画中的罕见之作。

  (作者为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画家)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