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名碑十二品(下)

2017-07-13 10:12:46 来源:书画纵横 点击:

 

(排名不分先后)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 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点击进入)

颜家庙碑

多宝塔感应碑

颜勤礼碑

臧怀恪碑

元次山碑

李玄靖碑

颜碑十二品(下)

郭敬之家庙碑

中兴颂

东方朔画赞并碑阴记

八关斋会报德记

放生池碑

殷府君夫人颜君神道碣铭

郭敬之家庙碑

            《郭公庙碑铭》全称《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公庙碑铭》,唐代宗李豫隶书题额,颜真卿撰并书,自署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立。碑为螭首方座,高318厘米,宽170厘米。碑阳凡30行,行58字,碑阴无书写者姓名(宋赵明诚、清王文治、戴熙等以为颜真卿书),刻有郭子仪兄弟子孙的官职名字,共4列、34行,碑额3行12字。碑存西安碑林,拓本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碑为唐代名臣郭子仪为其父郭敬之所立的家庙碑,旧在陕西西安府布政司署内(据传即唐代汾阳王府旧址),1950年移入西安碑林。此碑风格深到,遒古雄劲,含蕴浑厚,疏朗流畅。真如“银钩铁画,龙跳虎卧”(王文治语),深入右军笔意。本碑善拓本极少。

          据《校碑随笔》称,宋拓本铭词内第二句“虢土”之“虢”字右半清晰,到清初尚可辨,以后漫漶不清。明拓本铭词中“芝馥兰芳”四字均清晰,清初以后“芝”、“芳”二字尚可见,而“馥”、“兰”二字已磨损。至嘉庆十七年(1812年)刻赵怀玉、陆 、董曾臣观款,在末行“建”字下空一格。有翻刻本,原石已泐字,翻刻本均完好。翻刻本多失原字神韵,唯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尚能体现颜书风神。

大唐中兴颂

           《大唐中兴颂》,简称《中兴颂》,为元结于上元二年(761年)撰写,并请颜真卿书。此摩崖刻石是在戡平安禄山之乱后于唐大历六年(771年)六月刻于湖南祁阳浯溪崖壁上。左行正书,21行,行21字,后刻有黄鲁直题字,11行,行26-28字不等。

          此本为故宫藏宋拓本。首行“有序”之“序”字钩笔未损。钤有“海上精舍藏本”、“孙尔准印”等印5方。此颂书风磊落奇伟,故自古获得学者、艺术家们的重视。宋黄庭坚诗曰:“大字无过《瘗鹤铭》,晚有名崖颂中兴。”

东方朔画赞并碑阴记

           《东方朔画赞并碑阴记》,全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自署天宝十三载(754年)十二月立。 晋夏侯湛文,颜真卿楷书,碑阳额为其篆书。碑阴记为颜真卿撰文并楷书,额为其隶书。高340厘米,宽151.6厘米。四面刻。碑阳、碑阴各15行,碑侧各3行,行30字。 碑在山东陵县,拓本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开元八年(720年)德州刺史韩思复曾铭石立于东方朔神庙前。 天宝十三载 (754年)颜真卿出守平原。冬季,河北采访使东平王安禄山为探察颜氏虚实,委派判官殿中侍御史平冽、监察御史阎宽、李史鱼、右金吾胄曹宋謇等巡按至郡,颜真卿与之狎游此庙。见其碑文磨损不堪,感叹之余,挥毫依旧文重书,复刊于石,并撰碑阴记,以抒对东方先生的仰慕之情。镌刻完工时,正值安禄山反叛,石刻被藏匿土中。十余年后,由别驾吴子晁起立于庙前。

           颜真卿书此碑时46岁,正值壮年,神明焕发,意气干云,颇为后世珍重。

八关斋会报德记

           《八关斋会报德记》全称《有唐宋州官吏八关斋会报德记》。唐大历7年刻在八面石幢上。唐武宗时现今灭佛,毁其五面。唐大中三年由郡守催倬根据拓本将其补全,明嘉靖时加盖碑亭,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试图盗取此碑,在当地军民的努力下将其保住。文革时亭碑俱毁。石幢被砸为三段,上部四分之三现存于商丘市博物馆,其余去向至今不明。1993年商丘政府在原址重刻石幢碑文内容。

           《八关斋会报德记》,自署立于大历七年(772年)五月八日。唐大中五年(851年)田悦补篆额,同年正月一日崔倬跋。八棱石幢八面刻,高368厘米。每面8行,行28字。全文983字。此碑字大如拳,是颜真卿六十多岁时书,笔法老辣却不失生涩之气。较麻姑亲礼更多自在。比多宝塔更多凝练。在颜碑当中比较特别,没有多少颜书后期的规律化特点。笔法似散实凝,消散苍茫中多精到森严。风骨与瘗鹤铭相似。因为碑刻屡遭劫难所以拓帖也有不同版本。清代拓帖已很珍贵,早期的更是少见。现在能见到的拓本多是修复后的本,与原迹有所不同。

八关斋会报德记 原石

放生池碑

           《放生池碑》又称《天下放生池碑铭》,颜真卿撰于乾元二年(759年)冬,时51岁。颜真卿《乞御书天下放生池碑额表》记:乾元二年(759年)冬月,颜真卿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任上,肃宗命左骁卫右郎将史元琮、中使张庭玉诏,于天下州县临江带郭处各置放生池,始于洋州兴道县,终于升州江宁秦淮太平桥,凡81所。自书绢写碑铭一本。上元元年(760年)七月,任刑部侍郎时,又上表奏乞。考虑前书“点画稍细,恐不堪经久”,又“擘窠大书一本”。至大历八年(773年)在湖州追立时,颜真卿已经三书其文。至大历9年7月27日又书铭《乞御书天下放生池碑额表》及《乞御书题恩敕批答碑阴记》,并立于骆驼桥东,时年66岁。

殷府君夫人颜君神道碣铭

            《殷府君夫人颜君神道碣铭》,此碑全称《杭州钱塘县丞殷府君夫人颜君神道碣铭》。书于大历十二年(777年)。楷书,并篆额。碑连额190×54×24厘米。四面环刻,阴阳各9行,两侧各4行,行29字。额横题“唐钱塘丞殷君夫人颜君之碑”12字,分刻两面。碑原在河南洛阳玉虚观。元明间拓本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是碑无年月。据碑文载,颜氏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秋七月五日死,次年春正月合。又据碑中颜真卿结衔“金紫光禄大夫行湖州刺史”,应书于湖州任上被召之时。此碑是颜真卿为其姑殷履直夫人颜真定追立的。元明间,碑没入土中,清乾隆年间出土。碑上有“乾隆五十九年十月昭女张夔敬观”。

           此碑未见宋拓本。现存最早本为元明间未入土前的拓本。据《校碑随笔》载:“此碑碑阳中断,剥落殊甚。旧拓本第二行‘金紫’之‘紫’下微损,次之则‘紫’之‘系’下泐作‘幺’,然未泐及第三行‘人’字。今则‘紫’字惟余其首,而‘人’字末笔亦与石花并矣。”清王昶《金石萃编》录文已不全。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