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线条笔味——梅墨生

2017-06-28 10:55:06 来源: 点击:

 

         中国画的欣赏,元素很多,而看线条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欣赏内容。

         线条是中国画之表现载体,由于中国毛笔的尖锥形特点,其运动轨迹会形成多种线条,又由于其柔软而具弹性,线条的变化会非常多样,在可控与不可控之间,在意内与意外之间,这对于形成中国画的审美特征,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

         从线条质量上可以判断出一个画家的绘画基本功到底如何。现在所称的“线描”,在古代称“白画”,后来也称“白描”,是画工着色前的样稿,它最能体现画者的用笔画线功夫和技术。我们现在看到存世的佚名《八十七神仙图卷》和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卷》(传)、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卷》,概属此类。从这些作品上可以欣赏到线条表现的准确描绘功夫,可以欣赏到相对匀整精致的铁画银钩般的线条风格,线条质量是极优秀的。还有如李公麟的《五马图》上的线条质量,也是一流。细而劲,粗而犯刚中有柔,柔里含刚,沉实中寓轻灵,如行云流水,极具美感。

         而线条作为中国画表现的主要手段被水墨意笔画法打破以后,线条的世界则更加扩展而丰富。匀整的铁线一类线描风格就成为表现形式之一种了。我们可以欣赏到马远《水图》那样的线条,还可以欣赏到贯休《罗汉》那样的线条,甚至是梁楷《泼墨仙人》那样的线条。

         线条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圆匀而挺劲。但在《永乐宫壁画》上它显得圆浑刚劲,在丁云鹏《十八罗汉图》上它则表现出匀细绵密,而在任伯年笔下则爽利刚硬,在金农笔下则稚拙凝重,线的质量要求是一样的,但线的质感体现则千姿百态。

         是用笔决定了线。因此,笔性的差别决定了笔味的差别。所谓笔性,习惯上指称为画者对笔的自然感受与把握习性,它很本质,本质到可以窥见画者的心理素质与综合技术训练程度。中国画很看重笔性笔味,是如同生活中的人品人性之重要一样。所以说,通过欣赏把玩笔性笔味,可以进一步深度理解画者的“人文”,中国画是非常强调人文品质的。

         笔味因人而异,甚至因作品而异。吴昌硕的笔味雄壮,齐白石的笔味绵韧,黄宾虹的笔味细劲,潘天寿的笔味刚硬,李可染的笔味凝重,陆俨少的笔味婉转,石鲁的笔味尖锐,李苦禅的笔味醇厚,张大千的笔味秀丽,关良的笔味稚拙,溥心的笔味光洁,傅抱石的笔味萧散,林风眠的笔味凌厉,徐悲鸿的笔味短碎……。我们一一品赏,可以如欣赏大千世界的人物,人人不同,各如其面。

         然而“面孔”是表象,人的味道是要仔细体会的。画画也一样,笔味与线质是一是二,线是基本要求,味是进一步的要求。味道离不开线条,线条如果没有笔味就不是上乘。

这是笔墨工具技术决定的,也是笔墨文化美学所决定的。

         梅墨生|号觉公。斋号为一如堂。书画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1960年生于河北。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国家艺术科研课题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书法院、厦门大学、台湾艺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研究员。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