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得书房,下得厨房的“君子”——竹

2016-05-21 22:20:32 来源: 点击:
    竹器是用竹子作材料制成的器具。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和最多的国家。因此被称为是“竹子文明的国度”。不仅如此,还有“世界竹子看中国”的美誉。
 
衣食住行文玩趣“竹”领风骚
 
     建国后在西安半坡村发现的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认出“竹”字符号,古人研究利用竹子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时器时代。
    自古以来,竹子深深地浸润在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早在商代就开始用竹子制造书简和编竹器,汉代用竹建造宫殿,晋代用竹造纸,宋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有这样的表述:“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煲者竹薪,衣生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同时,竹子在中国人心目中又是气节和高尚的象征。与梅、兰、菊合称“四君子”。
 
因地制宜,因材施用
 

 
    竹器具以其实用、纯正、耐潮等优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环保无污染的特点也使其在市场上大受追捧。而且耐潮这一优势使它适应性特别强,南北皆宜。竹器具的种类也十分繁杂,常见的有写字用的笔架,笔托,品茶用的茶台等。基本上都与古人的喜好密切相关。它的风雅已经注入到中国文人的血液中了。
 
书刻雕画书卷气,千般竹品韵味浓
 

    明清时期,文房用品的制作达到了鼎盛时期,各种文房用具一应俱全,人们写字用的是毛笔,书写格式自右向左,稍不留意衣袖就会沾到字迹,所以就有了腕枕,它又称臂搁或搁臂。一般以竹子作为材料。用去节后的竹筒,将其分劈成三块,然后在凸起的竹面上进行镌刻,多采用浅刻平雕,刻制一些书画,通常是座右铭、诗画以及赠言等等,具有浓郁的书卷气,在文人的书案上是常见之物,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还主要表现在它的各种特殊形态上,如斑竹,湘妃,杆上缀有斑点,细细看去别有一番韵味。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家现在很少再去把竹器具作为生活用品来使用,更多的是把它作为馈赠佳友的礼物,大部分人根据自己的个性需要也经常定制一些竹器具,时不时拿来把玩观赏,怡情陶冶。
 

二维码